神借着摩西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与他们立约,借着约书亚带领他们进入迦南、占领迦南,自此,神拣选的民族居住在神应许的土地,有神的同在、神的律法。然而,这并不顺利,在埃及出生的那些人,身体出了埃及、心没有走出埃及;在迦南出生的这些人,身体与迦南人同住、心也与迦南人同步。此后的数百年中,神兴起士师维持以色列民族不被外族消灭;在民族整体堕落之际,恩典立约的神依然信实守约,神的旨意依然成就。神的恩典是士师时代黑暗里的光明,在这个黑暗尽头,是王国的荣光,这是撒母耳、扫罗、大卫、所罗门的历史,记载于撒母耳记上、撒母耳记下、列王纪上1-11章、历代志上、历代志下1-9章,其结构如下:
撒母耳为先知/士师(撒上1-7)⟶扫罗为王(撒上8-撒下1)⟶大卫为王(撒下2-24,代上1-29)⟶所罗门为王(王上1-11,代下1-9)
在这一时期,旧约历史从一个民族聚焦到一个家族;以色列民族的社会体制,从没有王权到建立王权,从神权之下的宗教单一中心,到神权之下的宗教、政治的双中心;神的同在的见证,从移动的帐幕,转为在耶路撒冷固定的圣殿;以色列从被异教压迫,成为强大的王国。人类历史进入第四个千年,继诺亚之约、亚伯拉罕之约、摩西之约、祭司之约之后,神设立了第五个圣约——大卫之约;在大卫-所罗门时代,亚伯拉罕之约、摩西之约、祭司之约都有阶段性成就和推进。关于神的救赎和国度的启示,其结构趋于完整,基督身份和工作的定位更为精确。基督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亚伯拉罕之约之下的摩西之约、祭司之约、大卫之约指向基督作为先知、祭司、君王;神的国度以王国的形态,神的受膏者作以色列的王、万国万民的王,这一段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依然在神创神治、神启神救的宏大普世格局中呈现。
这一时期的圣经,含历史书和智慧书(大部),本章着重看历史书。圣经历史是神默示并解释的历史,我们从中认识掌管历史的神、神在历史中的工作和旨意。神的工作和旨意真实体现在历史中的人事物,历史书呈现的是这种真实性和复杂性。历史书中虽较少集中的神学论述,这不表示这里没有神学、或者只有浅薄的教导。在历史书中,神的丰富、深刻的教导体系在复杂的历史情境、复杂的人性中以各种方式体现,有时显明于外、有时潜藏于内,有的光彩夺目、有的若隐若现。这对基督徒认知思维体系的塑造、生命的成熟很关键。离开神在历史中的真实工作,我们对神的认识会流于抽象概念,靠着头脑的推理、猜想去琢磨神,往往走向偏激、混沌。属神生命,不是脱离思辨的实用主义,也不是脱离现实的抽象哲学,我们认识并信靠的神,是在历史中真实工作并启示的神,我们也应通过神的真实工作和启示去认识他。这段历史的另一特点是,撒母耳、扫罗、大卫、所罗门等主人公都有特别的恩赐、权柄,这些特别的恩赐、权柄放大他们的优点或者缺点。每个人属神的人心里都有属神与属罪的交锋,有对神的顺服、不顺服,在普通人生命里看似不太明显的,在这些人生命里,往往表达的很明显。由于他们的权柄、恩赐,他们按照属神原则行事为人,其结果显而易见;他们按照罪的原则行事为人,其结果也显而易见;神对他们的顺服、悖逆的态度也显而易见。圣经对他们经历的记载较为详细,关于撒母耳的篇幅最短,也有超过十章。这一段有最为人熟知的圣经人物、圣经故事,也有对人性、神人关系、人际关系的深刻剖析,一个人如何面对神、神的诫命,如何处置神给予的恩赐、机遇、权柄、能力,如何理解自己在神的旨意中的角色、神的旨意在自己生命中的地位。这里讲的是撒母耳、扫罗、大卫、所罗门等人,圣经是一面镜子,从中看到的是人性、也是我们自己,圣经是一把利刃,剖开的是人性、也是我们自己。
各卷书参见具体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