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以旧约历史为例,讲渗透教会的三害、三毒,犹大接着说,“这样的人在你们的爱席上与你们同吃的时候,正是礁石;他们做牧人,只知喂养自己,无所惧怕;是没有雨的云彩,被风飘荡;是秋天没有果子的树,死而又死,连根被拔出来;是海里的狂浪,涌出自己可耻的沫子来;是流荡的星,有墨黑的幽暗为他们永远存留。”这里用六个类比来说明异端、假教师的危害,他们是暗礁、恶牧、浮云、死树、狂浪、流星,六个类比呼应之前提到的异端特点:礁石、暗礁,指的是他们“偷着进来”,悄悄潜入破坏教会,让基督徒和教会搁浅;恶牧,指的是他们贪爱私利,“为利往巴兰的错谬里直奔”;浮云,“没有雨的云彩,被风飘荡”,指的是他们没有属神实质,“不认独一的主宰——我们主耶稣基督”,是空洞的信;死树,指的是他们没有属灵的果实,生活在污秽之中;狂浪,指的是他们“轻慢主治的,毁谤在尊位”、“毁谤他们所不知道的”,傲慢自大、出言不逊;流星,指的是他们“不守本位”,心存叛逆。下面看这六个类比的几个要点。

其一,异端通常不是显明在外的障碍,而是半隐半现或者没在水下的暗礁。“这样的人在你们的爱席上与你们同吃”,表面上看他们与其他人都在一个教会、参与各项教会事工、称呼对方为弟兄姐妹,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他们是导致教会搁浅的礁石。异端是先进入教会、融入教会,然后再想着用他们的方式改变教会,例如,保罗回忆,在耶路撒冷“有偷着引进来的假弟兄,私下窥探我们在基督耶稣里的自由,要叫我们做奴仆。”(加2:4),他们不是大张旗鼓的动作,是“偷着”、“私下”、“窥探”。在另一处,他说,“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诡诈,装作基督使徒的模样。这也不足为怪,因为连撒旦也装作光明的天使。所以,他的差役若装作仁义的差役,……”(林后11:13-15)有时候,这些人提前制定策略,开始有意低调;有时候,他是为形势所迫,在开始不得不低调;有时候,他意识到自己做的是错的;有时候,他意识不到自己做的是错的,反而认为自己在拯救教会。不是所有人都是出于自身的恶意,更大的恶往往来自那些自以为是好意的人。

面对潜入教会的异端,教会、教牧团队想要有所动作,多数情况下很困难,不是因为错误多么难以识别,而是缺乏教牧团队和会众的足够支持。为什么?因为“这样的人在你们的爱席上与你们同吃”,仅仅这一点足以让很多基督徒退缩。他说,为什么要针对这些人啊?他们也很好啊,他们也和我们在一起,我们也很亲密啊?而且他们也没有对教会怎么样啊?他们也没有说要怎么样啊?你说他们是障碍,可我没看到啊?就算有一点分歧、摩擦,也没有必要这么激烈啊?在这样的气氛之下,教会作为整体,不会移开这个礁石、不会绕开这个礁石,而是会撞向这个礁石,要么停下、要么被撞破、要么带着礁石往前走。使徒如何面对类似情况?“我现在所做的,后来还要做,为要断绝那些寻机会人的机会”(林后11:12),“我们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没有容让顺服他们,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们中间。”(加2:5)他要做、一直在做,“为要断绝那些寻机会人的机会”,他马上就做,“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没有容让顺服他们”。使徒的做法在很多人看来是不近人情、小题大做、破坏合一,这些人可能不敢直接对使徒说什么,可他们敢直接反对、抗议教会里那些效法使徒的人。这是不少教会的现状,这是教会堕落、孱弱的内部机制,没有声纳系统探测礁石,没有船员站在船头观测礁石,即使发现了,大家仍然在船舱里觥筹交错。

这块暗礁如果是牧者,后果就更严重了。因此,什么人做牧者,是教会正常、健康与否的关键问题,这不是唯一的问题,但这是个关键的问题。多数情况下,会众对牧者的期待是什么?恰恰就是——是否可以与他们在爱的宴席上同吃,换句话说,是性格、社交、组织活动、提供所谓的情绪价值,只要能做到这些,那就是上佳人选。至于神学体系、牧养理念,那就随便,你不会差到哪里去吧,说多了我也不懂,我也没有兴趣。这形成了异端、错误进入教会的最佳管道,一个人只要能够融入“爱的宴席”,融入这个团契、这个人群,那他讲什么、把教会带往哪里,就没有人会管,等到足够多的人想管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他们做牧人,只知喂养自己,无所惧怕;”,他敢于这么做,有些时候是牧养团队、会众放任他这么做,甚至鼓励他这么做,他这么做不会有任何后果,多数人依然接受、满意。这些教会在选择或指定牧者的时候,自愿的找了一个把教会撞向礁石的船长,可以说,是这些人亲自把教会毁掉的。是这些会众一开始就想着毁掉教会吗?不,但他们的无所作为、不敢作为,让一个胡乱作为的人毁掉了教会。

其二,传播异端的人,“是没有雨的云彩,被风飘荡;是秋天没有果子的树,死而又死,连根被拔出来;”这说到他们的空洞,没有雨的云彩、没有果子的树,生命的空洞、认知的空洞、品格的空洞、教导的空洞。不是说他什么都没有,他可能有人格魅力、交际能力、知识、口才、组织管理技巧,他可以有很多让人信服和羡慕的东西,也可以侃侃而谈的讲圣经、包括讲一些正确的内容,但在这之下是空洞,属神认知、属神思维、属神品格、属神教导的空洞,他讲的多是世界的认知、世界的思维、世人的品格、世人的智慧,然后用圣经语汇做一些包装。这往往不是一天两天的接触、一篇两篇的讲道可以看出来的,例如,说要行割礼才能得救的犹太人,如果他们讲耶稣基督应验旧约的某些预言,一定说的是错的吗?不一定,他们可能说的很对。再比如,有人说基督徒靠行为称义,他某一天讲的是基督徒应该周济穷人,他一定说的是错的吗?不一定。但这就能说这些人是神的仆人、称职的教师吗?这些人的错误就可以包容、忍耐吗?这也不局限于教导,那些传播异端的人可能待人和善,看起来比保罗还要和善,可这不是属神的良善、温柔的品格,而是这些人的性格,他性格就是如此。

空洞是危险的,对基督徒、牧者、教会皆如此。现今常见的问题,不是没有教会、不是没有事工、不是没有教师牧师,是没有属神的实质内涵,是有大量的圣经语汇、有形式仪式,但没有基于圣经的真正、充实的内涵。例如,教会经常讨论和教导的一些话题,基督徒心里如何有平安,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应对情绪、关系、物质的困难,如何改善婚姻,如何服事、如何改变坏的习惯。考虑这些问题当然没有错,基督徒和教会需要考虑,但是,大量关于此的课程、书籍、教导,讲的是什么?是圣经教导的体系和内涵吗?不是,是用圣经包装的世界的思维、技巧、方法。他会提到圣经、基督、恩典,但就是不说到点子上,不以此为基础去谈基督徒应该如何思考和应对,而是点一下圣经,然后跳到世人的原则、智慧,他讲的是如何用世界的方式去解决基督徒的问题、甚至是用世界的方式去解决世界的问题。例如,不少教导背后的实质其实是各种现代心理分析、治疗的技法,用这些东西开解人、开示人,常见的,讲到人际关系就讲原生家庭,讲到人的某个问题就去溯源之前受到的某些创伤。这些理论其中有大量异教意识形态的内容,就算暂且不论它具体正确与否,教会是讲这些的地方吗?教会牧养是用这些去牧养基督徒吗?圣经是在这些层面讲吗?圣经讲的是神、人、罪、基督、恩典、救赎、生命,不谈这些,不从这些出发去谈人的问题、解决人的问题,就是空洞、徒劳。有人说,那架不住它们有用啊?开车对人也有用,教会是不是也开个驾校教人开车?

今天常见的错觉是把世界的当成是属神的,把世界这片污水上的浮沫当成是从天上降下的雪花。不少人分不清楚,他觉得只要比世上最差的那些好一点,就是足够好了。世界上有那么多离婚、家暴的,只要有些方法能让婚姻好一些,就可以做、教会就可以讲;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坑蒙拐骗的,只要基督徒不坑蒙拐骗,那就有属神的品格。还是常讲的,我们的问题不是标准太高,是太低,导致我们很容易把属世的当成属神的。由于我们的认知水平太低、期待太低,只要有人说一些我们没有听过的、或者看起来管用的,我们就觉得这是来自神的。什么时候神卑微到了这个地步?什么时候圣经教导肤浅到了这个地步?教会里始终会有各样的人,各样的人会有各样的想法,哪一天可能都会出现没有雨的云彩,哪一片田野可能都长着没有果子的树,这本身并不稀奇,但我们不能把没有雨的当作有雨的,没有果子的当作有果子的,不能围着“死而又死”、即将“连根被拔出来”的树,然后欢庆丰收。我们的目的不是讲一些东西,不是讲一些有用的东西,不是讲一些圣经,不是讲一些和圣经有关的东西,我们的目标是信实的学习和传讲属神的实质,属神的区别性,让人在这里听到的是世界上没有的。听的人接受不接受,我们无法控制,但如果他听完之后觉得这是世上就可以找到的智慧,我们就失败了。

其三,传播异端的人,“是没有雨的云彩,被风飘荡;……是海里的狂浪,涌出自己可耻的沫子来;是流荡的星,……”,说到他们的摇摆不定(赛57:20)、立场不定。这些异端本身偏离神的教导,当然也不会有什么稳定立场,他最稳定的立场就是反对圣经的立场,除此之外,他是可以变动的。这倒不是说他一定会在所有观点上都改变,但他是在一个必然变化的轨道上,就像在斜坡下滑、从悬崖下坠,他不会停在某个点,他只会沿着轨迹继续。这在近现代的异端里看的很明显,那些否定圣经局部有误的人,没有停留在圣经的局部,是慢慢扩展到圣经的各个部分;那些否定基督是独一救主的人,假以时日,会否定基督是救主;那些否定神在教会设定的男女秩序的,假以时日,会否定神在家庭设定的男女秩序,神在自然设定的男女秩序、男女区别;那些否定神对万有的权柄的,最后他们对这个神的认识与异教不会有不同。真正的基督信仰,是神和神确定的教导对基督徒和教会的更新;而对他们,是人对神和神的教导的持续更新、代代更新。

面对这些,最容易被摇摆不定所诱惑的是什么人?是自身的摇摆不定的人。他在摇摆,你如果也跟着摇摆,最后肯定随着他的节奏和方向。使徒提醒,“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使我们不再做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弗4:13-14)教会异教化的一个前提是基督徒生命的普遍低龄化、是圣经教导的低智化:想要摆布人的,面对的是一群愿意任人摆布的;想要把教会引向邪路的,面对的是一群正邪不分的。正常、健康的教会,反映的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状态,是多数牧者、多数基督徒的状态,这是教会长期按照神的话语教导、牧养的结果,不是一时一地之功,不是某些课程、某些训练就可以达成的。使徒绝大多数书信是给教会的,即使给特定牧者,也是通过他们讲给教会的,使徒的心愿是每个基督徒、多数基督徒的成长成熟,按照神的话语认知、思维、行事为人,教会的兴旺是基督徒群体的成长和生命的旺盛。

抵制摇摆不定的是什么?是定,是稳定、坚定、立定,是坚定的站在神的话语、站在神设定的立场。这不是一句空话,说我站的是神的立场,这是基于神的话语的确定、我对神的确定教导的确信,基于这双重确定,知道神的话语是什么、不是什么。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稳定、坚定的才是柱石和根基,摇摆的不可能是、孱弱的也不可能是。使徒说,“我不以为耻,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后1:12),他接着提醒提摩太,“你所学习的、所确信的,要存在心里”(提后3:14),深信、确信才能不动摇。这不是人的固执、不是人的自以为是,更不是说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确信,但我们必须有基于神的话语的足够确信,否则我们的生命、事工就是在一盘散沙之上、一堆流沙之上。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神的话语,且不是浅尝辄止的学学,为什么要学习体系、网络、历史,这不是为了学而学,这是为了确信而学,为了有坚定的立场而学,只有这样,在四处暗礁的海面上,我们才能发现礁石,才能像使徒那样,“我现在所做的,后来还要做,为要断绝那些寻机会人的机会”(林后11:12),“我们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没有容让顺服他们,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们中间。”(加2:5)只有坚定、确定,我们对神的话语的理解才是一把利剑,否则是花拳绣腿的木头宝剑,只能是迷信式的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