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谈到神的话语、神的律例、神的典章,如“耶和华的训词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华的命令清洁,能明亮人的眼目。耶和华的道理洁净,存到永远。耶和华的典章真实,全然公义”,自始至终谈的是“神的”、“耶和华的”,这是神的话语,是自有永有的独一真神的启示,是万有的创造者、掌管者、审判者赐给的智慧、律例、典章。诗人阅读和思想神的话语时,他清楚意识到他面对的是神,是神的教导、神的诫命、神的旨意,这是神圣的相遇,因为这是与神的话语、以及启示这个话语的神相遇,如同摩西在荆棘的火中、如同以色列人在西乃山下。圣经不只是文字、文学、历史文献、宗教文献、行为道德规范,在此之上、在此之前,圣经是神的话语。如果我们看圣经,看到了文字、文学、历史、宗教、行为规范,却没有清醒认识到并降服于启示这一切的神,那么我们是对明明可知的视而不见,就像世人敬拜偶像一样,被罪蒙蔽了眼睛。属神的人学习和思想神的话语,不是一个学术行为、职业行为、消遣行为、实用行为,这是严肃的神与人沟通、互动,神与人在神的话语的相遇。今天,我们习惯于把圣经学术化、职业化、娱乐化、实用化,所以出现前面提到的错误认识,很多人以为这是给学者、牧者的,给一般人娱乐、解决实际问题的,圣经因此变成了一个学术工具、职业工具、娱乐工具、实用工具,圣经被物化、也就随之被矮化。圣经的矮化意味着圣经学习的扁平化,清晰的、高大的、广阔的、严肃的神人维度就不在,神不是中心,虽然可能继续是名义的中心,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的人。诗人谈到神的话语,他关注的当然不是学术、职业,也不是娱乐、实用,他看到的不只是手中的一卷书,更不是手机里的几个字节、几幅画面。他强烈的意识到神,这是耶和华的话语,所以他是严肃、认真,没有今天常见的轻忽、戏谑、玩笑、应付,因为他知道,这是在与神面对面,这是神在向我说话,我是在聆听神的教诲。看似这是一天生活中的平凡一刻,可这不平凡,这与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不同,在生活中你找不到另外一件事情是如此,神亲自给我们讲述神、讲述人、讲述历史,讲述神的恩典、神的国度,讲述今天的生命、将来的盼望。在这个时候谈学术化、职业化、娱乐化、工具化不仅不合时宜,而且是侮辱。这不是说只有阅读圣经的时候才有神、神的同在,但只有圣经是神的以文字确定的完全、完备的启示,只有圣经是神口中呼出的话、是圣灵默示的言语;不是圣经这本书或者这个程序让这个时间变得神圣,是神的话语、圣灵的默示,神向我们的启示让这个时间变得神圣。
诗人还提到神的话语的其他属性,如神的话语的完全、公义、纯净、清洁、奇妙、美好、珍贵、确定、真实、广大、正直、甘甜,其中有客观属性,有涉及到主观感受的属性,下面我们节取几个来看。其一,神的话语是完全的、纯净的、清洁的、真实的,没有瑕疵、没有污秽,“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耶和华的命令清洁,……耶和华的道理洁净,……耶和华的典章真实”,“他的道是完全的,耶和华的话是炼净的”,“耶和华的言语是纯净的言语,如同银子在泥炉中炼过七次”,“你的律法尽都真实,……你一切的命令尽都真实,……你话的总纲是真实”。诗人不是作为学者研究和批评神的话语,不是作为敌对者指责和控诉神的话语,不是作为怀疑者试探和测验神的话语,诗人是毫无顾忌、敞开心扉,因为神的话语是完全的、纯洁的。神是完全的神,他的话语就是完全的话语,神是圣洁的神,他的话语就是纯净的话语。我们在这个世界得到那么多信息,但没有一样是完全、纯净、无有瑕疵,世上的一切都被罪以不同程度污染,但神的话语是从上面来的,“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这不表示我们的理解是完全的,不表示我们轻信任何一个自称是讲圣经的人,但神的话语首先存在这个客观的完全,不论人的理解如何,神讲的完全真实、没有瑕疵,完全足够、没有缺乏,神的启示无需人进行任何改进、删减、或添加。这是我们理解神的话语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客观的完全,我们会陷入无止境的混沌和争执。今天不少人学习圣经,就跌倒在这第一步,有的人直接否定圣经是神的话语,所以必须用批判性的眼光来看;有的人半推半就的承认圣经是神的话语,可总担心神哪里犯了错、哪里考虑不周全;有的人承认圣经是神的话语,但他不承认神的话语存在客观的完全,他觉得既然人一直在争论,其实是因为神也没有说清楚,即便是神说了,人也无法知道神说的到底是什么。这些态度决定了不论这个人多么投入学习、花多少时间学习,他与诗人终究是两种不同的状态,因为两个人是两种不同的起点,起点决定终点。诗人是敞开心扉、毫无保留的扑向神,这个人则是心怀芥蒂、心猿意马,诗人是心如止水,这个人则是心乱如麻,无怪乎这两种人有不同的领悟,生命有不同的境界,前者是在神的话语中驰骋,后者是在神的话语边缘游走,前者是心的飞翔,后者最多是智力的膨胀,甚至很多时候是智力的萎缩。
其二,神的话语是公义的、正直的,“我学了你公义的判语,就要以正直的心称谢你”,“我因你公义的典章,半夜必起来称谢你”,“你一切的训词,在万事上我都以为正直”,“耶和华啊,你是公义的,你的判语也是正直的。你所命定的法度是凭公义和至诚”,“你一切公义的典章是永远长存”,“你一切的命令尽都公义”。神的话语不只有科学属性,即与客观事实相符,而且具有道德属性,即公义、正直,是善的不是恶的,是对的不是错的,是义的不是罪的,是正的不是邪的,是直的不是偏的。有人说,这还用得说吗?谁不知道神的话语是公义的、正直的?难的不在于我们口头承认,难的在于我们在遇到抉择、遇到冲突的时候,是否坚持信靠神的话语的公义、正直。诗人讲的,不是在书斋里讲神学的理论,诗人讲的是属神的心志、属神的认知、属神的信念。这也说到另一点,学习和思想神的话语,不可能只是知识的接受,因为神的话语不只是散布知识。神的话语是公义、正直的,意味着神的话语是真伪、善恶、正邪、曲直的判断,明白、接受神的话语,必然意味着明白、接受、并降服于神设定的真伪、善恶、正邪、曲直判断。如果一个学习没有改变人的判断,那这个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个学习错失了神的话语设定的道德判断,错失了神的话语的公义、正直。不少人的学习是走马观花,如同欣赏风景、书画,看的津津有味、点头称道,看过后除了增加些许知识、有了某种新的体验,别的什么都没有改变,错误的继续错误、混沌的继续混沌。错失了神的话语的道德属性,也就错失了人心里的道德尺度,无视神的话语的道德判断,也就无视人心里的道德判断。我们这里说的道德当然不是普遍的道德,而是圣经定义的一切关乎真伪、善恶、正邪、曲直的东西。学习和思想圣经,是基于神的话语建立道德判断,由此而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意志,这个道德意志从一个角度讲,是只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是基于神的话语的确定性的执着,是从这个执着而有的刚强、坚韧。我们常讲基督徒中间流行的属灵软骨病,知识的泥鳅、神学的鱿鱼,头脑中的烈士、行动中的懦夫,闻理似悟、遇事则迷,其中常见的一个原因,是轻视神的话语的公义、正直,轻视这个公义、正直对于人的意义,而且不只是意义,这是要求,神的话语的这个属性对人的必然要求,神的话语的知识属性必然要渗透人的认知,神的话语的道德属性必然要驾驭人的道德判断、道德意识、以及道德意志。
其三,神的话语是奇妙的、美好的,“求你开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求你使我明白你的训词,我就思想你的奇事”,“求你使我所怕的羞辱远离我,因你的典章本为美”,“你的法度奇妙,所以我一心谨守”,“我要提说耶和华所行的,我要记念你古时的奇事”。诗人思想神的话语,的不只是知识、理论、规则、法度,还有一个层面,即奇妙、美好,令人惊叹、让人震撼、耐人寻味、动人心魄。诗人讲神的话语的“奇妙”,与描述神的神迹奇事是同样的词语,神的话语不只是记载了一些奇妙的事情,神的话语本身就是奇妙的。很多人无法将神的话语与此联系起来,说到神的话语,最多是有趣、有用,哪里称得上是奇妙、惊叹?更何况绝大多数时候圣经显得枯燥、乏味、古旧、呆板,单调的规则、碎片的历史、冗长的讲论,就读不进去,更别说读得下去。诗人说神的话语是奇妙、美好的,而我们看不到,是我们对奇妙的事情没有感觉吗?当然不是,我们每天对很多事情感兴趣,就只说网络、媒体,有多少人每天在这上面寻找和经历所谓的奇妙、美好?一个人每天愿意花多少时间在这上面?他可能是从枯燥开始的,但他不可能是在枯燥中继续的,他是在奇妙中继续,一个一个在他看来奇妙的东西吸引着他继续点击、继续滑动屏幕。还有多少人在众人、在世界、在事业、在事工中寻找各种奇妙,被这个经历、那个故事所感动和震撼,而对神的话语的奇妙则懵懂无知?人缺的不是对于奇妙的胃口、用于寻找奇妙的时间,缺的是心动,为神所动、向神而动。为什么可以为神所动?“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面对神的话语,我们不为所动,不是因为不值得心动,是因为我们的心里有太多杂质、太多包袱,我们在神面前伪装成熟,好像饱经风霜、看穿一切,可这不是因为我们看穿了一切,是我们被世界的污浊占满了眼目,在心的周围包裹了层层盔甲,就像琴弦被绑上石头,弹拨不动。诗人看神的话语,像婴孩一样,面对天父的启示、天父的工作,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好奇,父带领着他行走在神的话语中,把一切的奇妙、美好指给他看,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哪一大国的人有神与他们相近,像耶和华我们的神,在我们求告他的时候与我们相近呢?又哪一大国有这样公义的律例、典章,像我今日在你们面前所陈明的这一切律法呢?”这不是奇妙、美好吗?我们看似与世人同样奔波一日、倥偬一生,可“从神来的灵,叫我们能知道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我们是有基督的心”,这不是奇妙、美好吗?被世界、被罪蒙尘的心,是化神奇为腐朽;以清洁的心到天父的面前,就可以从世人眼中的平凡、腐朽看到神奇。
其四,神的话语是珍贵的、甘甜的,“都比金子可羡慕,且比极多的精金可羡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你的言语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你口中的训言与我有益,胜于千万的金银”,“所以我爱你的命令胜于金子,更胜于精金”。神的话语是人间至味、人间至宝,不是人间一味、是人间至味,不是人间一宝、是人间至宝。经常有人提到说神的话语宝贵,如果仅仅说宝贵,很多东西被人视作宝贵,可神的话语对于诗人,不只是宝贵、甘甜,是最为宝贵、最为甘甜,极致的宝贵、极致的甘甜,诗人以金子、蜂蜜为比喻,表达的是远比金子宝贵、远比蜜甘甜,无可比拟。说到神的话语的价值珍贵、滋味甘甜,有些人不知所云,他能理解一本圣经的具体价值,可神的话语怎么比千万金银还要贵重?神的话语怎么还有滋味?且是甘甜的滋味?这就说到,我们学习和思想神的话语时,我们的灵魂是有价值尺度、有味蕾的,我们有贵与贱、轻与重的判断,有苦与甜、甘与涩的感受。主说“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这是贵贱、轻重的判断;“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这是灵魂的价值尺度。今天的人最喜欢讲实用、讲价值,这样的人学习神的话语,也最喜欢谈实用价值,喜欢衡量投入和回报,算计如何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回报,除非极其必要的事情,否则就没有必要放在心上。他虽然喜欢谈实用价值,但他错失了真正贵重的,因为他一直在用人的标准来谋划、测算,而有一样价值是无法测算的,“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只有看到这一层,神的话语的真正价值才会体现,否则不过是在世界层面与被造物争竞。我们通常对神的话语有的是疲劳、倦怠,而对世上的追求,有的是激情、梦想,这是价值的错位、味觉的失灵,好像一个人拼命捡拾石子,对远处的珍宝置若罔闻。我们在这里没有必要证明神的话语的价值、甘甜,真正的价值和滋味是自证的,一个人明白了灵魂的价值,自然就可以理解神的话语的价值,如获至宝;一个人体会到了心灵深处的甘苦,自然就可以体会神的话语的甘甜,甘之如饴。我们学习和思想神的话语,是以明白这个价值、体会这个甘苦为条件的,不只头脑在学习、思想,我们的灵魂在聆听,我们的生命在感悟。
以上摘录自《圣经概览》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