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这生命已经显现出来,我们也看见过,现在又作见证,将原与父同在且显现于我们那永远的生命传给你们。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我们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使你们的喜乐充足。”约翰写信给这些基督徒,讲基督启示的生命之道、使徒的见证、圣徒与神相交、圣徒彼此相交,落脚在“使你们[1]的喜乐充足”。

圣经讲喜乐,世人当然也讲欢喜、快乐。今天的社会是快乐至上的社会,各个行业都在探索什么可以让人快乐,从政治、经济、商业、娱乐,到信息、媒体、教育,快乐是众人追逐的目标,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消费应该是快乐的,娱乐当然应该是快乐的,就连政治也要让某些人快乐。如此普遍的追求、如此丰富的物质,今天似乎应该是最为快乐的时代,可谁都知道,今天是最不快乐、最为抑郁的时代,以至于许多人想回到所谓物质简单、社交简单的过去。忧愁笼罩着世界,今天的人除了忧愁自己的事情、当下的事情、周围的事情,还要忧愁网络带来的全世界的事情,不但有个人的危机、社会的危机,还有全球性、全人类的危机,此起彼伏。这些忧愁来自什么?来自求之不得、来自惶惶不安,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就忧愁,想要控制的东西控制不住就忧愁。何以解忧?想办法得到就不再忧愁,想办法控制就不再忧愁,或者另辟蹊径,忘掉就不再忧愁,掩盖就不再忧愁。前者是世上的奋进者,后者是世上的隐退者,前者是吃兴奋剂的,后者是吃安眠药的,前者寻求刺激,后者回避刺激。这是世界的快乐之道,也是世界的愁苦之道,因为或迟或早,你总有想得到却得不到的,想控制却控制不住的,想忘记却无法忘记,想掩盖却无法掩盖的,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世界。

不少基督徒按照世界的方式理解喜乐,他的快乐来自于得到想要的、控制想控制的,忘记想忘记的、掩盖想掩盖的,神则是帮助他达成这些目标。但属神的喜乐不是如此,例如新约多次讲“喜乐”、“喜乐充足”、“喜乐满足”,“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加5:22),“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我靠主大大地喜乐”(腓4:4, 10),“我们又借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罗5:2-3),“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恒切”(罗12:12),“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14:17),“但愿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使你们借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罗15:13),“你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却是爱他;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他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彼前1:8),“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雅1:2-4),“盼望到你那里,与你们当面谈论,使你们的喜乐满足”(约二1:12)。主说,“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太5:11-12, 路6:22),所以使徒被捕、被打,“他们离开公会,心里欢喜,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徒5:41)。喜乐、喜乐充足,是主在受难前教导的重要主题,“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15:11),“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痛哭、哀号,世人倒要喜乐。你们将要忧愁,然而你们的忧愁要变为喜乐。妇人生产的时候就忧愁,因为她的时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记念那苦楚,因为欢喜世上生了一个人。你们现在也是忧愁,但我要再见你们,你们的心就喜乐了,这喜乐也没有人能夺去。到那日,你们什么也就不问我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向父求什么,他必因我的名赐给你们。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16:20-24),“现在我往你那里去,我还在世上说这话,是叫他们心里充满我的喜乐”(约17:13)。

属神的喜乐不是世人的欢喜、快乐,不是得到想要的、控制想控制的、忘记想忘记的、掩盖想掩盖的,属神的喜乐在另外一个层面,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性质。属神的喜乐是父的恩赐、主的应许、圣灵的果实,是神国的荣光。喜乐首先不是关于我的,是关于神的,首先是因为神和神的恩典,所以我有喜乐;其次,喜乐不是我的情绪,是基督徒的品格,情绪受制于环境,品格不受制于环境,不是因为我的环境值得喜乐、所以我喜乐,而是因为我有喜乐这个属神品格、所以我喜乐。因此,属神喜乐与条件不是正相关的,在某些苦难中,基督徒越发喜乐、喜乐越发充足。在这个背景下,约翰在此讲了一个骇人听闻的道理,“我们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使你们的喜乐充足”。他等于在说,这封信可以使你们喜乐充足,我想要你们喜乐充足,但我给你们的不是别的、没有别的,只是一封信,这封信会使你们喜乐充足。就这封信,这是一个多么具有野心、也不现实的目标,就凭一封信?

然而不只是约翰,圣经其他地方讲的也是同样。“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15:11),“现在我往你那里去,我还在世上说这话,是叫他们心里充满我的喜乐”(约17:13),主说的话让使徒们充满喜乐;“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腓4:4),使徒要他们喜乐是通过什么?是通过他讲的话,他之前对他们讲的话、他在整卷书讲的话。当然,神赐给我们喜乐,不只是通过讲话,“你们现在也是忧愁,但我要再见你们,你们的心就喜乐了,这喜乐也没有人能夺去。……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16:22, 24),使徒们看见了、得到了,所以喜乐满足。但属神喜乐不停留在看见、得到,“你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却是爱他;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他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彼前1:8),”我靠主大大地喜乐,……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腓4:10-12)。

约翰讲的喜乐充足,以及圣经其他部分讲的喜乐充足,是通过一种特殊甚至在人看来怪异的方式——明白神的话语、领会神的教导。很多人会问,这怎么可能?我就读这封信,怎么可能就喜乐?阅读约翰一书,就有喜乐?别说喜乐,我能读下去就已经很好。即使读,我可以读到知识、神学、生命规范、指导生活的原则,怎么喜乐充足呢?

首先,圣经教导基督徒喜乐、喜乐充足,其核心始终是关于神已经在基督里成就的、赐予的恩典,基督徒认识、理解、珍视、并践行这个恩典,在属灵层面、神人关系层面、神的教导和启示层面、神的恩典和应许层面。如果我们始终是在世界层面寻找,盯着世界层面的加添或者减少,这属于缘木求鱼。这不是说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层面欢喜,可以,神也在这个层面赐给我们恩典,但属神的喜乐根本上不在这个层面,不在被造物层面的多少,不是因为我在这个层面得到或者失去、掌控或者失控,而是关乎神、神的恩典、神的应许。约翰说,“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我们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使你们的喜乐充足”,是什么让我们喜乐充足?是我们“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然后在此基础上的圣徒相交。与神相交,在此之下的圣徒相交,是基督徒喜乐的源泉。

有人说,这怎么能让我喜乐?可问题是,如果神的话语、神的爱、神在基督里的恩典不能让我们喜乐,那什么能让我们喜乐?神在耶稣基督里极致的爱,耶稣基督极致的牺牲和舍己,不能让我们喜乐,那什么能让我们喜乐?健康、平安、财富吗?如果后者可以,而前者不可以,那我们信的是什么?神对于我们是什么?如果神给我们的物质可以让我们喜乐,神给我们的基督反而无法让我们喜乐;如果我们对前者是发自心底的欢喜,对后者只是淡淡一笑,那我们内心到底想的是什么?有人说,你只讲虚的,不讲实际、实用的。可问题是,如果一个人只因为看得见的实际、实用而喜乐,看不见的基督、看不见的恩典无法让他喜乐,你讲的实际、实用不是偶像是什么?正因为神赐给我们的喜乐,属神的喜乐是在超越世界的层面,我们的喜乐才能超越世界,超越成败得失。圣经讲的不是虚的,是纯粹的;人讲的不是实用的,是污秽的,最终也不会有真正的实用价值。

其次,在与神相交的框架下,约翰在这卷书讲的另外一点与基督徒的喜乐直接相关,那就是——属神的确据。什么是真正的与神相交,什么不是与神相交,如何在敌基督、虚伪的灵、假基督徒中间确定自己是真正的属神,后续内容讲的是这些,“从此,我们知道我们是在主里面”(2:5),“他们从我们中间出去,却不是属我们的,若是属我们的,就必仍旧与我们同在;他们出去,显明都不是属我们的”(2:19),“若将从起初所听见的存在心里,你们就必住在子里面,也必住在父里面”(2:24),“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我们也真是他的儿女”(3:1),“从此,就显出谁是神的儿女,谁是魔鬼的儿女”(3:10),“从此,就知道我们是属真理的”(3:19),“我们的心若不责备我们,就可以向神坦然无惧了”(3:21),“我们是属神的,认识神的就听从我们,不属神的就不听从我们”(4:6),“神将他的灵赐给我们,从此就知道我们是住在他里面,他也住在我们里面”(4:13),“我们若爱神,又遵守他的诫命,从此就知道我们爱神的儿女”(5:2),“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信奉神儿子之名的人,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5:13),“我们知道凡从神生的,必不犯罪,从神生的必保守自己,那恶者也就无法害他。我们知道我们是属神的,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我们也知道神的儿子已经来到,且将智慧赐给我们,使我们认识那位真实的;我们也在那位真实的里面,就是在他儿子耶稣基督里面。这是真神,也是永生”(5:18-20)。

因为神在基督里成就并赐予的恩典,是基督徒喜乐的源泉,所以我们只要有得救的确据、属神的确据,我们就有喜乐的确据、喜乐的充足。如果一个人对于是否得救是不确定的,是怀疑的,那他的喜乐也会随之不确定、游移,他如果认真的话,他就没有喜乐可言(就像在罗马体制之下的路德)。不在基督里面,就依旧被定罪,没有救赎,谈什么喜乐?心里总是担心是否得救,怎么能喜乐?这不是无尽的忧愁吗?看到别人放弃信仰,如何确定自己不会放弃?看到别人信了伪福音,如何确定自己不会信?如何确定自己信的不是?解决这些问题,不是回避,不是闭上眼睛相信自己没有问题,这不是信靠神,这是相信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是到神的面前,到神的话语面前,让神的话语教导和检验自己的信,然后得到属神的确据。这就是约翰这封信要做的事情,一个基督徒有了得救的确据、属神的确据,他属神的喜乐也就是确定的,不会动摇、不会枯竭[2]。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约翰要重复很多主题,这些重复是从不同角度来把属神的确据讲清楚、讲透彻,夯实基督徒的理解,坚定基督徒的确据。约翰通过一封信让基督徒喜乐充足,看似是愚拙的,神还是用人当做愚拙的道理,赐予属神的喜乐、真正的喜乐、充足的喜乐(林前1:21)。

我们再回到前面提到的世俗的喜乐,得到想得到的、控制想控制的,有人觉得这无伤大雅。可这是什么?这是撒旦的诱惑:

当时,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 他禁食四十昼夜,后来就饿了。 那试探人的进前来,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 耶稣却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魔鬼就带他进了圣城,叫他站在殿顶上, 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跳下去!因为经上记着说:‘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 耶稣对他说:“经上又记着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 魔鬼又带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他看, 对他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 耶稣说:“撒旦,退去吧!因为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侍奉他。’”(太4:1-10)

“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是得到想得到的;“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跳下去!因为经上记着说:‘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是控制想控制的。撒旦应许的,正是世人追逐的,得到、控制是喜乐和幸福的源泉。主回答的是什么?是神的话语,只有神的话语,如同约翰在这里,只有神的话语,认识并听从神的话语,喜乐、幸福就在其中。

再举一个例子,以利亚被耶洗别追杀,绝望得向耶和华求死,“那时耶和华从那里经过,在他面前有烈风大作,崩山碎石,耶和华却不在风中;风后地震,耶和华却不在其中; 地震后有火,耶和华也不在火中;火后有微小的声音”(王上11),是什么让以利亚改变的?是神的话语,只有神的话语,如同约翰在这里,只有神的话语,如同我们今天在这里,只有神的话语。

[1] 这里“你们的”原文也可能是“我们的”,不论是你们还是我们,讲的都是基督徒的“喜乐充足”。

[2] 就像使徒在罗马书第8章和腓立比书第4章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