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对圣经的态度反映他对神的态度以及他所认定的神-人关系。如前所述,顺服神绝不仅仅是口头上对神表达忠诚,圣经也不是人闲暇之余的谈资和消遣,因为不信神的人可以毫不犹豫的做到这些。圣经所定义的神人关系、圣经与基督徒的关系基于一个基本事实:人对神和神的恩典的绝对、完全、恒久的依靠。许多人间的宗教和哲学也提到人对神祗的依靠,在某时、某地、以某种方式、某种程度的依靠,是有限度的依靠,但只有真正的基督信仰确信人对神是绝对、完全、恒久的依靠,因为只有真正的基督教正确认识神、人、以及神人关系:神是万有的创造者、掌管者、审判者,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向他;人是被造物、堕落的罪人,基督徒是罪人在基督里蒙恩得救、归属于神。

从这个角度,很多圣经学习中的错误源于对这个基本关系的认识错误。人把学习圣经作为休闲娱乐、危机管理、心理治疗、形象包装,诸多种种,虽然都称呼神,都求神的恩典,但称呼他是为了使唤他,求他是为了用他(神的话语有功效,但学习圣经不是功利主义)。这不是在基督里的生命,仅仅是基督以某种方式参与的生命;这里表现的神-人关系是异教式的,而非基督教的,因为从根本上讲没有脱离视神为被造物的本质。正确学习圣经必须与圣经所定义的神人关系一致,因为人在学习圣经时面对的是神,是神给予人启示。

约Jn.15:1-11, 17:11, 弗Eph.4:11-16, 提后2Tim. 3:16-17, 来Heb.4:12等

基督徒生命的形态

基督徒的生命是在神的话语中的生命,没有神的话语的基督徒生命是不可能的。圣经不是神,但圣经是这个世代神给予我们唯一的有权柄、完备、无误的文字确定的启示。很多人尝试割裂神和圣经,割裂基督徒和圣经的关系,离开神的启示谈神,离开神的启示谈基督徒生命,其实是在切换基督信仰的定义权,因为如果神没有在圣经中定义何为神、何为救赎,那定义权最终就回到某些人那里,真理就成了人可以随意捏造的玩物。

基督徒生命来源于对神在圣经中启示的福音的明白和相信。没有圣经,我们无从知道何为福音,何为救赎。圣经是神所命定的保存并传播基督福音的方式。的确,在相信基督得救时,不一定需要直接阅读圣经这本书,可以通过其他人的传讲来接受圣经中的真理,但人所传讲的福音依然是源于圣经。而且,人的传讲反而更加突出了圣经确切定义真理的重要性,因为被传讲的可能是假基督、假福音、假救赎,真伪的鉴别是通过圣经。即使是使徒在传讲福音时,依据的也不是自己的能力或权柄,使徒视自己为基督的仆人,福音的仆人,而非福音的制造者或掌执者。

基督徒生命的本质是对在圣经中启示的基督诫命的知道和顺服。有些人把在基督里的自由误认为在基督之外的自由,把基督徒得救的确定性误认为基督徒自己的确定性。在这些幻觉之下,人空有追随神的概念,却无有顺服的实质,因为没有对神的旨意的清楚认知,生命陷入长久的孱弱、混乱、没有根基。然而基督徒的生命不是空洞的,基督的应许和诫命同样不是虚幻的。圣经不仅仅是呼召基督徒顺服,而且完备的启示了基督徒生命的应有的丰盛、充实:不是在锁链中的圣洁,不是在罪恶中的自由,而是在自由中的圣洁,在圣洁中的自由。

参见罗10:17, 弗2:8, 罗3:22, 帖前2:13, 提后2:25等

基督徒生命的福祉在于在神的话语中的成长和建造。对基督徒生命本质的错误认识必然影响到生命的质量。某些人对基督徒生命是漠然的态度,追求所谓的最小化、最简化、最少“代价”的状态;某些人随波逐流,任凭周围的环境、包括属灵环境左右,没有判断,盲目跟从;某些人投靠世界的智慧;某些人依靠直觉和本能。结果是基督徒的生命处于流放、饥饿、贫瘠、病态,却长久不自知不自觉,这不是神所应许的,神给我们的恩典是恩上加恩,神给我们生命是一天新似一天,而且在他的话语里教训、督责、归正、教导、洁净、建造、喂养我们的生命,装备我们抵御各样的试探攻击。基督徒的生命不是被动的等待复活,而是主动、热切的遵从神的旨意。基督徒的安全感不是概念上的静态安全感,而是神在他的话语中、在生命中众多的确定与不确定中、在基督徒的信靠中保守的动态安全感。

基督徒生命的动态

基督徒的生命经常被理解为神要求、人顺服,虽然这的确是基督徒生命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把基督徒生命窄化到这个层面是个危险的错误,而且失去了基督救赎的区别性特征。基督徒生命是多层面、多维度的有机整体,这同样适用于基督徒对圣经的理解和应用。

第一个动态维度是神的呼召、人的顺服。神对基督徒的呼召是在基督里面的呼召,是新约的呼召,是在基督对神的终极启示里面的呼召。基督徒对神的诫命的认识和顺服都是以基督的工作和应许为基础的,不是单个的人面对神的问题,而是这个得救的人在基督里面对神,在基督恩典中面对神。离开基督的救恩谈人的顺服,不是得福,而是定罪,因为人靠着自己的行为永远无法在神的面前称义。基督徒的行为不是得救的资本,而是得救生命的表征。

第二个动态维度是神在基督徒心里生发和维系对神的爱心和渴慕、人运用并培养这个爱心和渴慕。没有重生的心,石头的心是无法听见神、听从神的。重生是新约的应许,是基督藉者圣灵在人里面的工作,新生命有向着神和神的恩典的天然亲和力。基督徒里面这个神圣的情感需要培养和操练,不能让神给予的爱心在世界和罪中蒙尘,虽然会有退缩和沮丧,但基督徒在困顿中寻求神,而不是放弃神。

第三个动态维度是神通过环境驱动、鞭策基督徒跟从神,基督徒对所处的环境做出合适的应对。基督徒的生命不是在真空之中,而是受周围的人、事、物、思想、时空、历史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神给予我们的恩赐,也包括试探、网罗。这些外在危机是基督徒和教会的直接威胁,使基督徒对神的信靠、对神的话语的寻求更加紧迫。

所以基督徒生命的动态包含上面的呼召,外在的鞭策,内在的渴望,三者共同工作形成动态的循环,是基督徒在神的话语里精进,是基督徒的生命日趋成熟,而这一切,都是神恩典的工作。

对于什么是学习圣经同样存在错误的认识。有些人认为学习圣经是极端属灵的,可以靠着自己的本能、参悟、在某种超脱的境况下得到神的启示,沿袭历代神秘主义的传统;圣经的文字只是个人参悟的跳板,是寻求超然境界的阶梯,带有强烈的泛神教的影响。有些人认为学习圣经仅仅是智力思辨的,只是认知能力的运用以及认知水平的提高,沿袭理性主义的传统,把圣经启示与其他知识视作同等性质,只是内容和主题的不同,否定了神、圣经、基督徒的区别性特征。上述二者都是错误的:前者把神的启示拔高到虚无的层次,脱离人的认知;后者把神的启示矮化到世界的层面,失去了超越性。神在圣经中给人的启示是属灵的,但不是极端属灵,是智力思辨的,但不仅仅是智力思辨的,而是属灵的思辨,思辨的属灵。有属灵无思辨是泛神论,有思辨无属灵是无神论,都是虚假的。

与之相关的是另外一对极端。某些人把学习圣经完全视为神单方面的工作,否定个体基督徒在神里面的顺服以及主动的学习思维,认为后者是神的工作的障碍,具体体现为被动的等待,希望忽然之间自己就可以掌握神的启示;某些人把圣经学习完全视为人的工作,神被边缘化,对属灵恩赐、属灵品格、属灵智慧一无所知,仅依靠观察、推理、分析来学习圣经,仿佛人研究自然现象、推到自然规律。神在圣经中给人的启示是通过神-人动态工作的关系:神做神的工作,基督徒做基督徒的工作,双方的位置不是平等的,作用不是同等的,角色不是排他的;双方也不是合作的关系,因为基督徒的工作是在神里面的工作,不是在神外面与神合作。神在基督徒里面做神的工作,基督徒在神里面做基督徒的工作。

结合以上两重关系,学习圣经是:在神所命定的神-人动态关系之下,在属灵和智力思辨的层面,神恩典的工作,以及人在神恩典中的工作。神的恩典包括:赐予属灵智慧、塑造属灵品格、建造属灵生命。同样的,三者是统一的整体,基督徒对圣经的理解和应用涉及基督徒生命的全部,孤立的思考其中一部分是常见的错误。例如,在基督徒认知中不存在所谓的仅仅停留在头脑的知识,基督徒对真理的理解总是关联于基督徒的世界观、思维体系、品格、以及品行,绝不仅仅是记忆某些经文、概念、规则,而必然的与个体的思想、情感、判断相关。神的话语是大能的、

2022-12-29||学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