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学习圣经,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对圣经文字的理解和分析,的确,这是圣经学习重要的部分,但圣经学习的丰富和完整要远远超过这个内容。如上所述,学习圣经包括神-人的动态关系,属灵-思辨的动态关系,所以圣经学习的方法需要把握并与神定义的关系保持一致。下面,从属灵姿态、智力状态、认知心态三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属灵姿态讲的是基督徒在神面前的身份和与神的基本关系,智力状态讲的是基督徒面对圣经文本的分析思辨,认知心态讲的是基督徒相关的属灵品格和思维准则。
属灵姿态
圣经启示是神-人沟通的模式,这个沟通的有效性取决于神-人关系的正确,关系的错位从根本上阻断了沟通的可能性。所以基督徒在学习圣经时,首要的是站在正确的位置,从正确的角度,运用正确的原则面对神和神的启示,就是属灵视点、视角、视线,这些决定的是能否看到的根本问题。
属灵视点指的是基督徒的属灵身份。圣经作为神属灵的启示,只有属灵的人才能明白。神的启示用的是人类的语言和词汇,这个层面是普通人可以明白的,但圣经属灵的智慧、以及有心有信的明白并接受这个智慧,只有圣灵重生的人可以,这是属天的能力。不信神的人是看而不明,明而不信,不是圣经不清楚,不是圣经不可信,而是人的不信把人捆锁在无知和黑暗的死循环,不能自知、无法自拔。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教导不信神的人学习圣经,但我们需要意识到明白圣经不是靠着肉体、血气,而是因为神在圣灵里面的恩典。基督徒学习圣经,是站在耶稣基督里面,靠着圣灵的工作。
属灵视角指的是基督徒对圣经基本属性的认识,是否是神所定义的属性,即圣经是神的权威的、无误的、完备的启示,因为只有这样,神的启示才能符合神的神性,否定前者即在否定后者。相当数量的基督徒对圣经的基本属性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他们不认为圣经是有神完全权柄的,因为他们看不到神在启示中的工作,看到的仅仅是历史上的人和教会,把圣经的权柄锁定在被造物上面,甚至把被造物凌驾在圣经之上,例如罗马教会;他们不认为圣经是无误的,因为他们的视野局限在被造物运行的短时可见的规律,把这个规律放大映射到所有的现实,包括神和神的工作,仿佛造物主必须屈服于被造物;他们不认为圣经是完备的,因为他们困顿于一时一地一人一物的决定,分裂式的理解生命,认为完备就意味着告诉人每个选择的答案,而无视圣经提供的完整的关于神、救赎、基督徒生命的真理架构,以及圣灵所建造的基督徒的思维体系,这是可以应对万事万物的架构和体系,因为神所塑造的是人和人的思想、品格,不是给机器输入预设的程序。在这些错误里,人的视角是阻断的、窄化的、下沉的,而神给予基督徒的视角是通畅的、宽阔的、完整的。
属灵视线指的是基督徒对神在他启示中的权能的认识:神定义启示的内容、形式、范围、精确度、辨析度、意义、解读、以及应用。人不是其中任何一个的创造者或掌管者,而是接受者。神的定义不是随机的,而是凝聚了神的大能、主权、智慧、恩典、慈爱,是神为人量身定做的合宜的启示。有些时候,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希望神的启示是另外一个形态,希望自己可以定义神说什么,不说什么,说了多少,说到什么程度,说的是什么意思。换而言之,某些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有罪的,因为源于对神按照智慧和恩典赐予的圣经不满,仿佛他比神更知道神应该启示什么。人的理性和愿望是受神的启示掌管,这个关系是不能逆反的。在神面前,人必须接受有很多关乎神和神的工作是人无法知道、无法理解的,神的有限可知是以神的无限不可知为背景的。你能驾驭和参透的,一定不是神。此外,神的主权定义决定了基督徒不创造或发明圣经的意义,这个意义是神在他的话语中预先设定的,也就是说,神对万事万物有神的解读,人的解读是对神的解读的再解读,人不是先生的,而是衍生的,同样,学习圣经不是用聪明去发掘或合成真理,而是在谦卑信靠中接受神的启示和解读。
智力状态
下面看学习圣经时的智力思辨层面,也就是对圣经文本的阅读、理解、分析、应用,也就是对圣经的解读。圣经解读不是把圣经外的规律套用在圣经之上,圣经解读的原则是神定义的,是圣经启示的属性决定的,圣经是什么样的启示、神在圣经中怎么启示决定了我们怎么去读圣经。圣经的解读方法和圣经的意义一样,是自证自明的。下面看圣经启示的基本属性,和与其相关的圣经解读原则。
- 圣经是通过神运用人类的语言和语言沟通的方式给予人的启示。
神可以用多种方式给人启示,可以是语言的、图像的,书面的、口头的,通过感官的、在灵里面的,但圣经是神通过人类语言书写、保存、并借之表达的启示,是通过圣经作者向圣经读者直接传达的。神是超越人类语言和沟通方式的,但神在圣经中的启示是藉由它们完成的,是在基本人类语言结构和沟通原则之下进行的。所以学习圣经首先要有这个文字启示,即可靠的圣经原文抄本,以及按照原文信实的翻译。其次面对的是圣经的词汇、句子、段落、书卷,以及其中应用的写作方式、沟通原则,例如比喻、诗化的语言、日常精确度、作者观察角度等等,并且识别它们的目的和局限。例如,日常语言的精确度和角度不是错误,而是正常人类沟通的用法。
- 圣经启示是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给予的。
圣经启示是过去神在特定历史时空下的启示。这个启示的必要性、意义、及其应用是受历史情境影响的。我们与当时时代的时空间隔意味着我们需要需要认识历史情境,包括某些历史、社会、地理、人物的元素,来明白圣经记载的事实和前后因果。当然,我们学习的是圣经,不是圣经的背景知识,后者是服务前者的,是阶梯不是目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历史情境是特定时段在救赎历史中的位置,处于神的救赎开展的哪个阶段,以及与其他阶段的联系与区别。圣经中最基本的关系是旧约与新约的联系与区别,同样的问题在新约和旧约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和应用。
- 圣经启示是给当时历史情境之下的人以及后来者。
圣经启示是给我们的,但不是直接给我们的。先知和使徒直接面对的是当时历史情境之下的人,很多时候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很多问题也是有针对性的。我们在理解的时候需要注意到这个特定性和针对性,不能轻易地把一个教导变成普遍应用。例如,主会根据他面对的人、情况作教导、行神迹,所以我们不能机械的解读。另一方面,我们当下情境与当时历史情境的不同,会对我们如何应用圣经产生影响,不能僵硬的套用圣经的教导。圣经的意义不会因为时代而改变,但具体应用圣经的情境会变,我们的应用同样适宜这个情境。
- 圣经启示是通过人的认知能力明白和理解的。
基督徒依然通过人的认知器官和认知能力阅读和理解圣经,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思维都是神的恩赐。人丰富的认知能力有其特有的规律,有天赋的影响,也有后天的努力。这个能力不是固定的,而是具有弹性的,外在和内在的很多因素会导致这个能力的下降或者提高,基督徒需要培养自己的认知能力,避免对它的破坏,尤其是在现今的图像至上的时代,需要保护自己对文字信息的处理能力。
- 圣经启示是在当下的情境之中接受和应用的。
基督徒不是在真空中生活,而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之中,神给我们的呼召是在当代的呼召,不是百年前、千年前的呼召,也就是说,直接重复圣经人物、或历史人物的做法是愚蠢的。神把我们每个人放在各自的位置,有他特定的心意。此外,我们个人的成长背景、社会气候、包括心理状态都影响到我们的品格和思维,长期处在其中,我们会形成不自知的盲点和误区,导致对圣经解读和应用的错误。这个问题最大的难点是难于察觉,因为缺乏比对,这就需要我们的思维适时的跳脱出自我所处的情境,从整个社会的横断面以及历史的纵断面,查验自己的盲区。
- 圣经启示是给予神的子民的群体。
完备的新旧约圣经是给予基督徒的群体的,个体基督徒的解读都是在整个基督徒群体中进行,都属于抄写、保存、翻译、解释、理解、应用圣经的历史源流。某些人尝试彻底独立于这个源流,闭门造车,自己开宗立派;某些人沉溺于这个源流,不是用圣经去解读,反而用历史去解读圣经,严重错位。首先,要正本清源,圣经是本源,教会历史是对圣经的理解和应用,圣经是神的权柄、无误、完备的,但历代基督徒的著作不是,所以真伪的标准是圣经,不是权力和影响力;其次,其他基督徒对圣经的解读是我们有益、宝贵的借鉴和指导,神在历代兴起牧师和教师,为的是要建造圣徒,不应当无视这个恩典,前人和他人的得失是我们学习的引导和警示。
- 圣经启示是内在联系、经纬交织的有机整体。
圣经虽经历多个世代、多人之手,是独一的神藉着同一个圣灵的默示赐予基督里面独一的救恩,是完整的启示。同时,圣灵在时空中递进式的启示和展开神的工作,多位作者前后呼应,从多角度多情境教导和阐释,所以圣经是丰富的启示。圣经中没有孤立的教训,所有的事实和教导都是经纬交织的,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由面及体。在理解圣经时,不管是文字、历史、教导都有局部和整体的双重性,受时空的局限,我们每次只能看一个部分,但这个部分须在圣经整体之下解读和应用,也就是说,学习圣经是我们读进去,不是把一段圣经拿出来,我们读进去意味着我们的解读是受到圣经整体的定义和限制的,我们拿出来意味着脱离开整体,我们可以随意的解释一节一段,因为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们犯错误。
- 圣经启示是为了神的荣耀,完成神的目的。
圣经可以被用作很多目的,但圣经的目的同样不是人定义的,神在圣经中有他特定的目的:为了神的荣耀,为了完成神的目的。对基督徒而言,这个目的是知道神并在神的面前过敬虔的生活。学习圣经须服务这个目的,我们对语言、历史、社会、自我的认识是实现此目的的途径。学习圣经不是为了使人变得更渊博,不是使人变得更受欢迎,不是使人的生活无忧无虑,而是使基督徒在爱、信心、顺服里成长,在生活中见证神的荣耀。从另一方面,如果学习的越多,越骄傲,越罪恶,那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说明这个学习没有入门,没有走在正道。
认知心态
认知心态关联于基督徒的属灵品格和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这里解决的是我们在学习和应用圣经时的心境、态度、情感、意志等等,在面对着各种外在和内在不断变化的情况时,如何忠实于我们的身份并符合认知规律。人、人所处的情况、对圣经的理解都存在动态的维度,人对圣经的学习/应用是在这多重动态中进行的,不是静态的,所以我们的认知需要正确的应对这个动态,下面看其中几个要点。
1. 信靠
我们学习的是圣经,神的话语,我们对神的信靠必然映射到我们对神的话语的信靠,信靠他在圣经中启示的真实、权柄,信靠他应许的大能和信实。不是将信将疑,而是笃信不疑,因为我们信靠的不是纸上的文字,而是启示圣经的真神。某些人随从这个世界的诱惑,尤其是近代的伪科学,反而认为神是虚谎的,人才是真实的,对圣经的清楚教导怀疑、否定,把圣经的真实和权柄局限在人所定义的狭窄范围,在这个神-人颠倒的关系中,人的心志游移,左右摇摆,思维和行为混乱,没有分辨力,在试探面前不堪一击。
圣经与其他文献的不同绝不仅仅是作者与内容的不同,圣经是唯一一个作者在读者里面工作的文献,神的话语在创造、掌管、救赎、审判中已然显示了他的大能大力,而且将来会有更荣耀的工作。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是轻看了神,轻看了神的话语,以为学习圣经仅仅是知道一些历史、背诵一些规条,靠着这些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如果是如此,异教也可以做到,但神是在他的话语中真实的塑造、洁净我们,我们的改变不是人类的理性、自然的规律可以解释的改变,而是神藉着圣灵成就的神迹。
2. 谦卑
谦卑是基督徒的基本品格,只有谦卑才能有信,因为信神意味着承认自己是卑微的被造物,是罪人,是蒙恩得救的罪人。谦卑对学习圣经同样重要。首先,谦卑意味着学习圣经是学习的是神的教导,不是自己的想法。很多人在学习时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讲自己的故事,根本不关心圣经真正的教导,只是利用圣经做模板抒发情感或者包装世上的智慧,学习圣经不是心理治疗、不是茶话会,而是人在理解和学习神的启示。如果神的真理被这些喧嚣淹没,看似是在学习,却只是在门外徘徊。
其次,谦卑意味着学习圣经要效法成熟的基督徒,效法他们怎么学习和应用圣经。当然这不是表示可以学习任何人,或者学习某人的所有方面,这是承认自己认知、品行的不足,而且无法自给自足,有必要借鉴他人、求助于他人,而且神把这些人、条件放在自己周围,建造自己,是神的恩典。我们学习的是这本圣经,但学习圣经绝不仅仅是拿着这本圣经,而是通过神提供的机会与历代、当代的基督徒共同学习的过程。今天,神也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和沟通的技术,使我们可以不受时空局限的接触到很多资源,应当合理的分辨、合宜的运用。
第三,谦卑意味着我们的信心是建立在神的话语和应许上的信心,而不是抽象、虚空的信心,是建立在知道神和神应许的确定性,而不是某种可能性。也就是说,基督徒生命的高度决定于在神和神的话语中扎根的深度和广度。知道的肤浅,分辨能力就低,对抗攻击的能力就弱,应用起来就混乱。我们不能满足于知道概念,而且要知道的清楚,清楚之后要知道的有深度、有广度、有多角度多维度,这是没有止境的,基督徒对神的话语的寻求和顺服也没有止息。
3 耐心
这就联系到耐心,学习圣经时的耐心。在追求快速和思维分裂的现代,包括学习圣经在内的很多基督徒生命的内容被视为短时间、突击式的工作,希望几个步骤、几个培训、几十天或几年解决问题,大量的关于基督徒生命和教会的书籍、教程都是基于这个错误概念的。不是说没有可以短期解决的问题,但基督徒生命的基本认知、品格、关系、责任等等没有一样是可以速成的,也是不可能速成的,因为神关于这些的呼召都是长久的、不会因为具体情况而改变的,速成的方案最多只能处理特定的孤立问题。最重要的,速成方案解决的是事情,而没有解决最根本的人的问题,而在基督徒的认知体系中,人的身份和品格才是根本问题。
前面讲了基督徒生命与圣经的关系,因为这样的关系,我们学习和应用圣经不可能停留于一时一地,而须着眼于一生一世,这个时间的维度决定了耐心是极其重要的。从另一角度,耐心与谦卑紧密相关。耐心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判断,由于罪的阻挡、天赋的限制、以及个人的懒惰,我们没有能力短时间内明白和掌握,我们的品格不可能短时间大的改变,即使是明白的东西,我们也没有能力运用的完全合理得当,这必然是长期磨练、塑造,包括时常的反复、以及我们心理的高低起伏。这才是正常的状态,不这样反而不正常。某些人习惯把自己想象成为超人,天资聪颖、骨骼清奇,可以走捷径,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急于求成与基督徒生命的现实是不符的,而且欲速则不达。对现实做出错误的估计,会使人急躁、短视、在盲目乐观和盲目悲观之间游走,轻易地追随众多虚假的保证,不愿意脚踏实地,最终是多年过去依然是旧的光景,没有进步。这里还有一个神的智慧与人的智慧的角力。人经常觉得神的诫命是繁复冗长、效率很低、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所以追求世界和自己的智慧,简单直接、快速有效,看不到神的智慧、能力、和恩典,这种自以为聪明反成了愚拙的情况屡见不鲜。因为人总以为是被造物层面和外在条件的问题,而忽略问题的根本是人与神、是人内在的问题,后者层面的问题只有按照神的启示才能正确识别和处理。现在教会大规模的引用世俗心理学和行为分析来应对基督徒个体和人际问题,正是症结之一。
4 勇气
一般很难把学习圣经与勇气联系起来,甚至谈到基督徒生命时,勇气也很少被提及。但勇气却是圣经定义的神的子民很重要的属灵品格。勇气是践行信仰的意志,是负重前行的动力。怯懦者的知识、屈服者的真理是虚空和没有意义的。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知道善恶又有何用?
学习圣经为什么需要勇气?首先,要跳脱出错误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以及长期造成的个体惯性。改变的第一步是认识到改变的需要并且有改变的意志,很多人只能认识到物质的缺乏、人际关系的问题,但看不到属灵智慧、属灵品格的贫瘠,以及长期游离于神的话语之外造成生命的干枯。所以改变是否定自己的过程,而且学习圣经包含着持续否定自己的层面,因为神的话语教训、督责、归正、教导的前提是人不断意识到自己有这些需要。这些事需要勇气,勇于正视自己生命的现实,并按照神的诫命应对这个现实,躲在想象制造的气泡里是无用的。
其次,要跳脱出错误的群体共识的惯性。圣经多次提到群体共识对人的影响,并提醒基督徒注意这个影响。它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这个群体共识可以引导我们去做对的事情,也可以诱惑我们去做错的事情,这里主要讲的是负面。在群体共识是错误的,不符合圣经教导的情况下,个体去认识错误并且在个体角度做出改变会是困难的。一,群体共识给予人错觉,人容易接受少数人错了,但很难接受这么多人出错,而且即使这么多人都错了,一定没什么大不了的,法不责众。二,对群体共识提出批评会首先被视为对群体认同和秩序的挑战,不管个体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当,提问题本身会被认为是问题,这么多人都没问题,为什么就你有问题,被简单的看作吹毛求疵、精神洁癖。
三,来自群体的压力和不认可,以及被视为异类的负担会使得个体即使认识到错误,也不愿意明言和改变。最终这是对谁负责、求谁认同的问题。这个真理是神的真理,基督徒是神的生命,对神负责,求神喜悦,在悖逆神和顺从人之间,基督徒的选择是没有回旋余地的。当然,这不是说在事事都特立独行,我们与他人的同或不同都是以神的启示为准则的。
5 喜乐
基督徒的生命是喜乐的生命,同样学习圣经是喜乐的。基督徒的喜乐不是人所想象的无忧无虑,不是因为物质需要满足,而是超越物质的缺乏、富足,世上的得失,不是说基督徒对这些毫不关心,不是说基督徒不能以世间的美好而喜乐,而是基督徒是具有双重喜乐的人,在神的工作和应许上的喜乐存在于另外一个超越的层面,是以神的信实和恩典为根基,因此长久长存的,是不以物质条件为转移的。学习圣经也是如此。首先,我们是怀着喜乐和渴慕去寻求神的话语,他是可敬可畏可爱的神,他的话语是可信可亲的话语,他的应许是信实的大能的;我们面对的是施恩典怜悯的神,赐丰盛生命的神,是将他的独生爱子赐给我们的神,我们在基督里坦然无惧的来到神的面前,呼求阿爸、父。神的话语将神的伟大、恩慈、智慧、信实、圣洁启示我们,将基督的救赎恩典赐给我们,圣灵开我们的眼睛,给我们基督的心志,今生的平安,永生的盼望。
其次,我们从圣经中得到的是喜乐。神的话语把我们带到神、历史、思想的胜境之中,我们品尝和体验神的恩典,看到神在过去、现在、将来的作为,与神同行;神塑造基督徒的思维和品格,我们在真理中思考、在敬虔中生活,以神为乐。如果还是随从肉体和世界的好恶,我们对喜乐的认知就是扭曲的,我们看不到也更无法体验到真正的属天的喜乐。这里首要的是我们的情感判断要与神的启示接轨,就是说,我们的好恶应当与神的好恶一致,喜神之所喜,乐神之所乐。
学习圣经是基督徒全部生命的工作,是我们的品格、思维、情感、意志、身体等等全面的工作,因为神救赎的是我们的全部,我们是全人全时全地的爱神、寻求神、顺服神,因为我们对神是绝对、完全、恒久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