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圣经”、“阅读圣经”是多数基督徒在做的事情,多数基督徒知道应该做的事情,但什么是“读圣经”?怎么才是“读圣经”?“读”似乎无需解释,读就是读啊,阅读文字、获取信息,还不简单吗?但圣经解释的解释“读圣经”与一般意义的读是有分别的,神要求的读从来不是读读而已,不是日常的消遣式阅读、不是任务型的阅读,不是为了打发时间、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圣经是特殊的信息、阅读圣经是特殊的信息接收活动。下面简单看圣经中提到的一些例子,以神的话语为对象的“阅读”、“念诵”、“学习”。
其一,这个读、念、学,是以敬畏神为前提。阅读圣经不是读者和文字的互动而已,读者是在和神的话语互动、进而与神互动,敬畏是人在神面前的基本姿态,“(国王)要平生诵读,好学习敬畏耶和华他的神”,“使他们听,使他们学习,好敬畏耶和华你们的神”(申17:19, 31:11-12, 王下23:2-3, 代下34:18-30)。如果没有对神的敬畏,阅读圣经不可避免的会被矮化为学术或者消遣,只看到文字、知识、历史、名人,看不到真实、圣洁、可畏、权能的神。在阅读、学习时,敬畏如果缺失,人的眼在动、心却没有动、心没有被打动,眼睛在纸面上快速扫过,但心是冷漠的、僵直的。世人常讲的“用心”读,指的是集中精力、集中注意力,阅读圣经时的用心,首先是心生敬畏,对神的敬畏,对神的话语背后神的权柄、能力的敬畏。与此相比,找一段时间是容易的,坐下来拿起圣经也是相对容易的,看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也是容易的,但心的投入却是困难的,把圣经真正视作至高神的启示,是困难的。“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没有这个敬畏,其他也就无从谈起。阅读其他书籍或者信息,我们很多时候注重的是信息本身,不大关注信息的作者,但在阅读圣经时,对圣经作者、对神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是不可缺少的,没有这个意识,基督徒阅读圣经和世人阅读圣经不会有本质区别。不少人缺乏的,不是阅读圣经的意识,是阅读圣经时对神的意识,或者更广泛的讲,是在生命中对神的意识、神的同在意识。
其二,这个读、念、学是以明白圣经为目的的,读而不明白,那读只是消磨时间。“他们清清楚楚地念神的律法书,讲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埃塞俄比亚的太监)在车上坐着,念先知以赛亚的书。……腓利就跑到太监那里,听见他念先知以赛亚的书,便问他说:‘你所念的你明白吗?’他说:‘没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尼8:2-18, 徒8:28-32, 林后1:13, 弗3:4),阅读和理解、领会是分不开的,一知半解、不求甚解的阅读一定会很快疲劳,如果你都不知道你读的是什么意思,你的头脑、思维不会投入进去,没有投入,阅读只会是例行公事。不少人读不下去、读不进去的原因是不明白,不明白之后放弃、或者不明白之后被错误带入歧途。阅读圣经不是闭门造车,不是一个人拿着圣经闭关修炼,有些圣经相对容易理解,有些圣经相对困难,每个人阅读圣经时都会有问题,有问题不是问题,问题是有没有正确解决这些问题。有的问而不答,有问题、跳过,有问题、跳过,问题多了就忘了,时间长了就习惯了,结果是多年过去,仍然如同当初;有的是自问自答,有问题、自己苦思冥想,主动思考当然是好的,但这种封闭式的思考一定会导致人的狭隘、极端、敝仄,一直在自说自话,原地绕圈圈,对着一块石头地打井,看似很努力,但进展有限;有的是抽奖问答,有问题、随便找答案,这里一点、那里一点,这里拼一块、那里凑一块,看似问题都解决了,但收集的是一大团补丁,无法组合的补丁,即使努力缝补起来也到处都是漏洞。有的则是肤浅、孤立的理解,贯通不起来,也就抓不住圣经教导的要点,例如,主说的犹太人,“经上记着大卫和跟从他的人饥饿之时所做的事,你们没有念过吗?……当安息日祭司在殿里犯了安息日还是没有罪,你们没有念过吗?”,“经上说‘你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赞美’的话,你们没有念过吗?”,“论到死人复活,神在经上向你们所说的,你们没有念过吗?”(太12:3-5, 21:16, 42, 22:31, 约5:39-40, 徒13:27)。他们都清楚大卫和随从的事(撒上12:1-6),也知道祭司在安息日仍然履行职责,但他们没有把这些与安息日的意义联系起来,没有从中认识到律法的精神;类似的,他们都可以背诵旧约里神说的“我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但没有把这与复活联系起来,与神人关系结合起来。读的目的是理解,这个读和理解都是需要引导的,读要在正确体系里读,方能不散乱,理解要在正确体系里理解,方能不混沌、不轻浮。不读不行,但读本身是不够的,不问问题不行,但问问题本身是不够的,不思考问题不行,但思考问题本身也是不够的。
其三,这个读、念、学指向人的改变,生命的改变,这个改变是人的意志的投入,有改变的意志,按照圣经教导改变的决心和毅力。前面几段经文提到敬畏神,接着说的是顺服神、谨守遵行神的诫命。主喜悦的,不是听他话的人、也不是明白他话的人,而是“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太7:21-27),是听见、明白、然后遵行。“沙番就在王面前读那书。王听见律法书上的话,便撕裂衣服, ……说:‘你们去,为我,为民,为犹大众人,以这书上的话求问耶和华。……’”,“那日的四分之一,站在自己的地方,念耶和华他们神的律法书;又四分之一,认罪,敬拜耶和华他们的神。”,“当日,人念摩西的律法书给百姓听,遇见书上写着说:亚扪人和摩押人永不可入神的会, ……以色列民听见这律法,就与一切闲杂人绝交。”(王下22:10-13, 尼9:3, 13:1, 耶36:6-7)。有的人阅读圣经,觉得某一段讲的挺好,觉得我应该照这么做,但到这个感觉就停止了,停留在感觉,没有转化为意志,没有到“我要这么做”、“我决定这么做”、“我努力这么做”,只有感觉、没有行动等于人只有头脑而四肢无用。毅力和意志力是并存的,毅力是长期的意志力,有的因为改变的困难而沮丧、放弃,改一次、改两次,没有效果,就不再尝试,或者是稍微对自己有点损失,就认为得不偿失、不能继续。基督徒的意志力当从世俗的利害判断转移为属神的真伪善恶判断,决定我们可做不可做、应为不应为的是神的诫命。是神的诫命,在人不可为者、吾决然为之,违背神的诫命,虽万人皆往、吾决然不为。这也是为什么第一点是对神的敬畏,对神的敬畏要超越对人的敬畏、对利害的敬畏,为什么第二点是对神的话语的理解,充分理解神的话语的逻辑、神应许的恩典,这样人的意志才有一个坚定的落脚点,才站得住、站得牢固(基督徒的意志从来不是什么“单纯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