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对大卫犯罪的记载,结束于“大卫所行的这事,耶和华甚不喜悦”,从大卫奸淫,至少到拔示巴的孩子出生,大卫并不知道神不喜悦,或者说,他并不认为神不喜悦。生活似乎重归于平静、美好,但这种平静、美好是假象,因为神不喜悦。如果神不喜悦,一个人的生活不可能平静、美好,不论自己看起来如何、不论他人看起来如何。这就关系到我们如何判断生命的状态,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试想一下,逃亡中的大卫,与这里犯罪之后的大卫,哪种状态更好?表面上看,当然是这里的大卫,家族兴旺、王国兴盛,犯罪之后这些也没有改变,这不好吗?逃亡时没有落脚之地,朝不保夕,有什么好的?但是,逃亡中的那个信靠神的大卫,是神所喜悦的;在这里犯罪的大卫,是神不喜悦、且甚不喜悦的。
神对一个人状态的定位,属神的标准不是生活境遇的优劣,是人的内心是否信靠神、敬畏神。基督徒应当与神同好恶,神看为好的、我们看为好,神看为不好的、我们看为不好。但我们往往不是如此,随从世俗思维,在罪恶之下危如累卵,却因着歌舞升平而怡然自得,好像说因为我有健康、财富、名望,事事顺遂,我有神的祝福,所以我一定为神喜悦。这种逆推是错误的,如果这样的话,那世人都是神所喜悦的,因为神“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但不是,世人与神为敌,生活在神的愤怒之下。巴别塔的人类可以造塔通天,他们是神喜悦的吗?巴比伦有奢华财富、珍馐美味、万国来朝,是神喜悦的吗?那个无知财主,积蓄粮食、财物,安逸的吃喝快乐,是神喜悦的吗?不是,神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老底嘉教会自认为“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反之,那些看似生活窘困的人,就是神不喜悦的吗?主“常经忧患”,使徒经常“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主对士每拿的教会说“我知道你的患难、你的贫穷,你却是富足的”。这不是困境就一定是好的,顺境就一定是坏的,而是说物质的、外在的、感觉的都不足以作为我们判断真实属灵状态的标准,神的态度客观的体现在神的话语,体现在神显明的旨意和诫命。上节提到“人心比万物都诡诈”,所以我们要把定位标准从自我、世界转移到神和神的话语,才不会被罪、被自己、被他人蒙蔽。我们不应轻信自己认为自己的好,也不应轻信别人说自己的好,不应为了自己感觉好而给自己说好话,也不应为了别人感觉好而对别人说好话,人需要的不是人的好话,是神的真话,是神的真理让人信神、让人成圣。神的真理可能会让人感觉好、也可能会让人感觉不好,你可能喜欢听、可能不喜欢听,这不是、也不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被罪蒙蔽、被自己蒙蔽的人,需要的是真相、是真理,是让人清醒的真相、真理。
打破和平
神差遣先知拿单给大卫传达的,正是如此。拿单奉耶和华的命令去见大卫,不是他自己去提意见、不是大臣进谏,是神通过先知向大卫说话。这不是神第一次提醒大卫,大卫犯罪之后害怕被发现,这是神用良知提醒他;大卫面对乌利亚,这是神用义人提醒他。此后神又给了他一段时间,但大卫还是没有反应,最后神让先知拿单直接与大卫对质,直接指明他的罪以及神的审判。这是什么?这是神的恩典,让犯罪的人从罪里觉醒是神的恩典,不论这个人是不信神的、还是信神的。犯罪的人需要的不是安慰、鼓励,不是放任不管,是提醒、警醒、醍醐灌顶。然而这是今天很多人排斥的,因为他害怕所谓受伤害,他希望被鼓励、什么情况下都被鼓励,即使别人批评,也要充分、完全、小心翼翼的顾及他的各种感受,他希望别人对待他像奴才对待皇帝一样,他甚至希望神对待他像奴才对待皇帝一样,不要说任何可能惹得皇帝生气的话。他宁可在罪里持续被伤害,也不愿意从罪中觉醒,明明是犯罪的心越来越硬,他却觉得自己越来越脆弱,明明是罪在持续的刺激他,他却觉得自己越来越不能受刺激。世俗社会充斥着虚伪的社交,不少基督徒在此影响下养成了一种虚伪的友好,有些人在一起伶牙俐齿的说像是好话的空话、套话,却不愿意说一句真话,他觉得他是在建造人,但空话、套话建造不了人,想听空话、套话的也不会被建造。如果一个人、一个基督徒继续认为神提醒我的罪,让我受到的伤害比犯罪本身伤害还大,这个人是无法觉醒的。
神的提醒、警告是恩典,还有一点,因为犯罪的人可能得到的最大的咒诅不是被神定罪,而是被神放弃。圣经里最让人毛骨悚然的一句话不是被神定罪,而是被神放弃,神任凭人犯罪。使徒在罗马书讲,罪人否定神明明可知的见证,“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所以,神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神任凭他们放纵可羞耻的情欲。……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神,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某些人硬着颈项藐视神的恩典,主说,“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被神放弃的人,一方面在这个世界过着最自由的生活,他感觉到没有神来打扰,没有谴责、没有惧怕,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方面过着最恐怖的生活,“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这是人间的地狱。被神提醒、警告、神鞭打管教,是神的恩典,这是神爱我们、神关心我们的福祉,这是属神的人才有的恩典,“‘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你们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们,待你们如同待儿子。焉有儿子不被父亲管教的呢?管教原是众子所共受的,你们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儿子了。”不接受神的管教,就等于不认神作为父;不希望神的管教,就等于不希望做天父的儿女;反感神的管教,等于在反感神。这些人是使徒讲的,“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这些人不能接受神的“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不能接受神的仆人的“责备、警戒、劝勉”,所以要找一些讲荒渺言语的,会说好听话的,给自己的罪鼓乐助兴。
揭开真相
神通过拿单提醒大卫,先是讲了一个与大卫没有直接关系的故事。富人把穷人心爱的羊羔抢走,“除了所买来养活的一只小母羊羔之外,别无所有。羊羔在他家里和他儿女一同长大,吃他所吃的,喝他所喝的,睡在他怀中,在他看来如同女儿一样。”大卫听到之后,很恼怒,以耶和华的名起誓要处死这个抢夺的富人。拿单接着说,“你就是那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膏你做以色列的王,救你脱离扫罗的手。我将你主人的家业赐给你,将你主人的妻交在你怀里,又将以色列和犹大家赐给你。你若还以为不足,我早就加倍地赐给你。你为什么藐视耶和华的命令,行他眼中看为恶的事呢?你借亚扪人的刀杀害赫人乌利亚,又娶了他的妻为妻。”大卫就是这个富人,且比故事中的富人更为恶劣,神说大卫“藐视耶和华的命令,行他眼中看为恶的事”,这不是神第一次说类似的话。神对以利说,“在以色列众支派中,我不是拣选人做我的祭司,使他烧香,在我坛上献祭,在我面前穿以弗得,又将以色列人所献的火祭都赐给你父家吗?我所吩咐献在我居所的祭物,你们为何践踏,尊重你的儿子过于尊重我,将我民以色列所献美好的祭物肥己呢?”撒母耳对扫罗说,“从前你虽然以自己为小,岂不是被立为以色列支派的元首吗?耶和华膏你做以色列的王。……你为何没有听从耶和华的命令,急忙掳掠财物,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呢?”。之后,“耶和华向所罗门发怒,因为他的心偏离向他两次显现的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对耶罗波安,“我从民中将你高举,立你做我民以色列的君,将国从大卫家夺回赐给你。……你竟行恶,比那在你以先的更甚,为自己立了别神,铸了偶像,惹我发怒,将我丢在背后。”人犯罪的背景是神的恩典,神足够的恩典,罪人没有理由犯罪,大卫缺乏吗?大卫是因为神的恩典不足,所以不得不犯罪吗?不是,神数算神给他的恩典,并且说“你若还以为不足,我早就加倍地赐给你。”
这里提到罪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动机,即不满足于神的恩赐、神的应许,不满足于求告神、信靠神,好像神给的不算什么,只有犯罪得到的快乐才是好的,才是真正的满足。在伊甸园里,亚当、夏娃不满足于神赐给的万物,要如神一样;以色列人在旷野,他们不满足于神赐给的吗哪,要吃肉;可拉一党不满足于神给的权柄,要和摩西同等;所罗门不满足于神给的荣华,贪恋外邦女子。藐视神的诫命,不只是藐视神的权柄、不服从神的权柄,下面更严重的是,藐视神的恩典,在罪的快乐面前,神的恩典被抛之脑后。在神的恩典中的不满足感,是犯罪的渴望,有什么好的东西、我需要的、我想要的东西,是神给不了我的,只有犯罪可以获得,“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这个贪、这个爱,是不满足中的贪、爱。这也是为什么圣经教导的不仅是神有恩典,而且是神有足够的恩典,神的恩典如果不是足够的[1],人必然犯罪,甚至可以说必然导致人犯罪。神的恩典没有缺乏,“我的恩典够你用的”,“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神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这不是说我们现在没有任何缺乏,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寻求,而是说我们如果求,是向神求、不是向着罪求,是按着神的心意求、不是妄求。抵制罪、去除罪的重要一点,也是全面、深刻、真实的认识神的恩典,有属神的满足和喜乐,“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敬虔加上知足的心”是极好的。没有属神的满足,一定有犯罪的冲动。
刺透伪善
大卫听到那个富人的罪行,义愤填膺,指控那人“没有怜恤的心”,要治死他。如果没有之前发生的事情,大卫的反应值得嘉许,但拿单针锋相对的告诉大卫,“你就是那人!”你就是你说的那个“该死”,“没有怜恤的心”的人。在罪中被蒙蔽的大卫,不是没有正义感,他依然有强烈的正义感,但他有的是单向的正义感,只对人、不对己;一个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罪,无视自己的罪,往往不是没有善恶意识,他有的只是单向的善恶意识,即只有向外的善恶意识,没有向内的善恶意识。这个正义感、善恶意识只对别人有效,对自己无效,是用刀尖刺穿别人,却用刀柄抚慰自己,这里的大卫诠释了主说的,“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也是使徒说的,“你这人哪,你论断行这样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你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吗?”。你看见别人的刺本身不是错的,但你看见别人的刺、看不到自己的梁木是错的;你告诉别人行这样的事会受神的审判,这没有问题,但你告诉自己行这样的事不会受神审判,这是问题。基于神的诫命的善恶观念本身没有错,基督徒必须有这个善恶观念,可这不能是虚伪的善恶观念,虚伪的追求善、虚伪的排斥恶。是否虚伪的关键是人的内心,不在于人的内心的完全圣洁、没有瑕疵,如果是这样,那除了耶稣基督,没有一个人有真正的善恶观念;而在于人心对神的敬畏,在神面前的真实,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于己于人都是如此。
上述的虚伪,首先是对神的,不愿意以真实面目对神,在神面前回避自己的罪,在神面前粉饰自己的无罪。回避自己的罪,可以有很多理由,这里只讲一点。我们经常天真的认为,神对我们的罪视而不见,为什么?因为神有恩典,神就是看见了也不会说什么,既然神都不会说什么,你我又何必多嘴?他不说,我不说,我们两个有这个默契就可以。神的恩典让我对神的诫命有了豁免权,这个恩典越大、我的豁免范围就越大。当我们意识到神有恩典,通常的想法不是敬畏神,珍惜神的恩典,谨守遵行神的诫命,而是告诉自己,因为神给了我这么多恩典,我是例外、我有特权,我可以不必敬畏神,别人做某些事情,神会不喜悦,但神不会这么对我。大卫在这里的公然、大胆犯罪,不是因为他否定神有恩典,恰恰是他知道神给他这么多恩典,所以他至少可以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站到神的诫命之上。把神的恩典作为轻慢神的理由,这是扭曲的恩典观,也是属神的人特有的弱点、特有的罪。不信神的人彻底否定神的恩典,当然也不会有意识的拿神的恩典去做文章,反而是信神的人,那些承认神有恩典的人,在有意识的用神的恩典作为自己犯罪的借口,遮掩自己罪,这比不信神的人犯的罪更大。理解到神有恩典之后,最大的危险,是因为神有恩典,而轻视神,嘴上说神有恩典、神有恩典,但不把神当作神,不把神当作神来敬畏、敬拜,神的恩典只会变成人的工具,甚至玩具。
罪的蒙蔽不是消灭善恶意识,不是消灭神的诫命,是把人的善恶意识扭曲到错误的方向,从而回避自己的罪。魔鬼要做的,不一定是让你看不到别人的罪,他只要让你看不到自己的罪就可以,这样你就会在罪里沉沦。看不到自己的罪,把别人的罪看得再真切,也是于事无补。为什么善恶标准只对别人有效?对自己无效?罪擅长自我回避,他要躲避和神的直接交锋,就像亚当和夏娃躲避神一样。但这不只是简单的躲避,最好的躲避是主动攻击,是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注目在别人的罪,当你满眼都是别人的罪时,自然就没有功夫注意自己的罪。指出别人的问题是罪人的自我保护,在伊甸园,亚当说的是夏娃的问题,夏娃说的是蛇的问题,没有一个承认自己的问题。对多数人,这不一定是有意识的,而是罪的潜意识、罪的惯性。这也就形成了一种极端矛盾的状况,有些人的罪越严重,他外在表现出来的正义感就越强烈,他的正义感的攻击性就越强,因为这是他内心需要更为强烈的自我保护和回避。这不是正义感本身的问题,更不是说基督徒不应该批评指正他人,不是说只有一个人完美了才可以说别人的问题,而是说属神的人应避免这种畸形的善恶意识,把自己犯罪的问题转移到别人犯罪,用自己对神的诫命概念上的了解来掩盖自己实际心志上的违背。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看似是最关心敬虔、律法,但他们关心的是别人是否敬虔,而非自己是否敬虔,他们对别人的罪是掩盖自己的罪。神的话语对我们,必须先入心、再出口,先照亮自己、再投向别人,不是说不说出口,不是说不投向别人,而是说如果神的话语只是在我们头脑中打转,没有沉到心里,就算看透了别人、看透了世界,又能怎样?
宣告审判
神指明大卫的罪,接着宣告神的审判,“你既藐视我,娶了赫人乌利亚的妻为妻,所以刀剑必永不离开你的家。’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从你家中兴起祸患攻击你。我必在你眼前把你的妃嫔赐给别人,他在日光之下就与她们同寝。你在暗中行这事,我却要在以色列众人面前,日光之下,报应你。……耶和华已经除掉你的罪,你必不至于死。……你所得的孩子必定要死。”首先,神的赦罪,“耶和华已经除掉你的罪,你必不至于死。”。神赦免大卫的罪,是在大卫认罪之前,这个赦罪是神的恩典,完全是神的恩典,不是靠人的行为。神在耶稣基督里赦免我们的罪,赦免我们所有的罪,不是因为我们清楚认识到每个罪、更不是我们改正了每个罪,完全是神的恩典赦罪。有人说,既然神赦免了罪,那就随便犯罪了?没有什么后果啊?是这样吗?当然不是,神赦免我们的罪,并不表示罪没有任何后果,神没有让我们承受罪的终极代价,不表示神不会让我们承受任何代价。大卫在此承受了巨大的代价、公开的羞辱,人犯罪不会是过去就完了,罪不可能叶落无声、雁过无痕,罪是一把刀,从人的生命里划过的,有时刺得隐隐作痛,有时刺得痛不欲生,有些罪会改变人的一时,有些罪会改变人的一生,罪不可能被挽回,有些罪在今生的破坏是永久性的。大卫不可能回到从前,即使最后他再次得到王位,他也不是从前的大卫,他的家不再是从前的家、他的国不再是从前的国。罪在试探诱惑的时候,像是个游戏,可以很轻易的投入、很轻松的抽离,但罪在完成之后,当这个匕首扎进去之后,人的每个动作都是痛,每个动作都是伤。因为赦罪,就犯罪,这是魔鬼的说教,他的目的不是让人快乐,是要把人撕得粉碎,把人生撕得粉碎,把人撕裂的面目全非。神让我们承受罪的部分代价,是在管教我们,在制止我们,在阻挡我们跳入罪的火坑。
神最后提醒大卫,“你行这事,叫耶和华的仇敌大得亵渎的机会”(翻译的具体问题不展开谈),这里提到,大卫犯罪不仅仅是大卫悖逆神、亏欠神的荣耀,大卫承受罪的后果,还有更大的图景,是神的仇敌因着大卫犯罪“大得亵渎的机会”,包括不信神的外邦人、不信神的以色列人、以及魔鬼。与神为敌、藐视神的人得知大卫犯罪,无不拍手欢庆,他们对神、对属神信仰的敌意借着大卫的罪得以抒发,“这就是神的受膏者?这就是耶和华拣选的人?这就是以色列的王?能做出这种事情?崇拜偶像的也不至于此吧?”,神的名因着大卫在世人中被亵渎。属神的人犯罪,是给神的仇敌提供嘲讽神、亵渎神的资源,尤其是属神的领袖,例如教会的牧师、长老、监督、执事,这些人如果犯了罪,特别是异教都明白的罪,异教会借此机会把对神的不敬、不屑都倾倒出来。魔鬼在神面前指控属神的人,对没有犯罪的约伯尚且是那样,何况犯罪、犯大罪的其他人?神的仇敌在等待时机,等待属神的人犯罪,等待属神的人的难堪,最后不只是嘲讽犯罪的我们,更重要的,是因此亵渎神。这里是双重亵渎,我们犯罪本身亵渎神,我们犯罪给神的仇敌提供亵渎的机会,“你指着律法夸口,自己倒犯律法玷辱神吗?神的名在外邦人中,因你们受了亵渎,正如经上所记的。”我们是否犯罪,神在关注,神的仇敌也在关注,神的旨意是要我们圣洁、顺服神,神的仇敌在等待着我们犯罪,等待着嘲讽、亵渎。我们爱神、信靠神、顺服神,则是双重荣耀,“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我们的顺服是荣耀神,我们的见证让神在世人中得荣耀。
以上节选自《圣经概览》6.3大卫为王。
[1] This denies not only God’s grace, but also God’s goodness, wisdom, and power. It is exactly what Satan suggested in E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