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遵行神的话语。诗人明白神的旨意是要人遵行神的诫命,他立志遵行,求神的恩典让他可以遵行,不断提醒自己要坚持遵行,与属神的人相互勉励一起遵行,遇到挫败、攻击、苦难,仍然笃定遵行。他喜爱、理解、思想神的话语,不是世俗的娱乐消遣、不是异教的哲学思辨,他关注的是生命与神、与神的话语的关系,自己是否在遵行神的教导、是否在践行神的话语。这是神对人自始至终的要求,是人作为神创造、掌管的被造物的责任,是神拣选和救赎的子民的荣光。摩西对以色列人说,“这是耶和华你们神所吩咐教训你们的诫命、律例、典章,使你们在所要过去得为业的地上遵行,好叫你和你子子孙孙一生敬畏耶和华你的神,谨守他的一切律例、诫命,就是我所吩咐你的,使你的日子得以长久。以色列啊,你要听,要谨守遵行。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以色列人应把神的话语记在心上、教训儿女,时时思想、谈论,然后谨守遵行。主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使徒事工、教会事工最后也落脚在重生得救的基督徒遵守主的教训。什么人可以进天国?“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人若说‘我认识他’,却不遵守他的诫命,便是说谎话的”。

那什么是遵行神的话语?我们常常狭隘的把它看作是外在行为与规范的契合,我的外在行为符合圣经设定的规范,当然,这是遵行神的话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不是遵行;可只有这一点,也不是遵行。神的话语是全生命的覆盖,遵行神的话语是全生命的运作,需要我们的认知、思维、意志、情感等各个方面与神的话语契合,只有行为的契合是机械式的、异教式的,是死的。如上述经文所示,诗人没有孤立的谈遵行,喜爱、理解、思想、遵行是浑然一体,没有必要取舍、也不可能取舍。一旦这个完整体系被分裂、切割,没有喜爱的遵行是敷衍的,没有理解的遵行是盲目的,没有思想的遵行是空洞的,没有神的话语的遵行是自我的。有喜爱,遵行才有渴望、有生命力;有理解,遵行才有原则、有骨架;有思想,遵行才有内涵、有血有肉。我们遵行神的话语,必须是有生命力、有骨架、有血有肉。遵行神的话语全生命的运作、全生命的动作,心之所动、情之所动、意之所动、身之所动,即圣经教导的“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的爱神,“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的遵行神的道。爱神、遵行神的话语,其核心是人的内心、内在,“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得救是从石心到肉心,“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基督徒的生命和成长是“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我们生命的状态取决于我们内心的状态,我们内心与神的话语的亲近和契合。

另一方面,罪的根本也在人心,“唯独出口的,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这才污秽人。因为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谤讟。这都是污秽人的”,“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内心既是遵行神的话语的源头,也是罪的源头,源头清澈、水流才清澈,源头污秽、水流就污秽,“凡好树都结好果子,唯独坏树结坏果子。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遵行神的话语,当然要显明在行动,可最关键的不是行动,是内心,因为行动是末端,内心是开端。开端如果没有与神的话语契合,末端的契合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也只是形式上的,这不是神悦纳的,反而是神厌恶的,“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圣经对于这个秩序的教导是很清楚的,我们于人于己,最先看见、最先注意的是行为,甚至看到的、注意的只是行为,行为是直接可见的,内心是深藏于里的,他人不能知晓、我也时常忽略。当然,有些人的问题是连自己行为的悖逆都看不到,可多数人的问题是满足于行为、形式上的不悖逆,只是寻求改变行为、形式上的悖逆。问题不是我们关注了行为,问题是我们只关注行为,把关注的重心放在行为。遵行神的话语,最大的缺陷可能是这种生命的短视。悖逆神,除了表露在外的敬拜偶像、凶杀、偷盗、污言、秽语、贪婪、争竞、狂傲,圣经讲的、尤其新约批评的还有一种悖逆,即是形式契合之下,内心与神的话语相悖。对此,多数人都熟悉法利赛人的假冒为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你这瞎眼的法利赛人,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你们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有人总觉得这说的是法利赛人,我则虔诚的顺服神,不可能是这样;可法利赛人也是这么觉得。他们否定基督,我们承认基督,他们在否定基督的框架下重视形式、忽视内涵,那我们有没有可能在承认基督的框架之下重视形式、忽视内涵?当然有可能,而且经常,没有一个人可以对此绝对免疫。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诗人如何应对?

诗人关注内心的状态、内心的功夫。如何遵行神的话语,他想到的不只是所有人都能想到的,即如何按照神设定的规则行事,他想到的还有多数人忽略的,即我的内心如何与神的话语一致。属神生命观念必须有这个纵深,诗人求的不只是“我口中的言语在你面前蒙悦纳”,而且是“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悦纳”;他求神“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他悔改时,知道“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神喜悦的是“就是行为正直,做事公义,心里说实话(内心诚实)的人”,“手洁心清,不向虚妄,起誓不怀诡诈的人”;诗人的祷告是,“求你察看我,试验我,熬炼我的肺腑心肠”,“求你将你的道指教我,我要照你的真理行;求你使我专心敬畏你的名”,“愿我的心在你的律例上完全,使我不致蒙羞”,“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他知道神关注人的内心,他就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内心,看似容易,但我们可以反思一下,有多少时候我们连可以看见的外在行为都有意无意的忽略,那更何况看不见的内在呢?有些人觉得诗人这样是因为内向,所以经常反思,但这不是性格问题,这是属神的人应有的品格,和内向还是外向无关;有些人觉得诗人这样是因为空闲,但这同样不是空闲与忙碌的问题。人不愿意鉴察内心、回避内心的状态,不是因为外向、忙碌,这是罪人的通病,亚当、夏娃犯罪之后是鉴察内心吗?不是,是指责别人。圣经里其他悖逆神的人犯罪之后,是鉴察内心吗?绝大多数也不是。对内心的忽视背后,是忽视那位鉴察人心肺腑的神;我们不关注内心的状态,背后是我们以为神不关注内心的状态。我们对自己的态度,可能与性格和经历有关,但根本上不是性格和经历决定的,是我们对神的认识决定的:我们认为神如何看待我们,就会以同样的方式看待自己;我们所信的神如果不触及内心深处,我们自然也不会理会内心深处。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诗人常常提到喜爱、理解、思想神的话语,为什么摩西要以色列人“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为什么使徒教导基督徒要思念“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然后是“你们在我身上所学习的、所领受的、所听见的、所看见的,这些事你们都要去行”。有些人觉得这很没有效率,为什么需要这样?神既然要你遵行,你听了就去遵行,去行动,何必要纠缠于喜爱、理解、思想、谈论?的确,喜爱可能流于世俗,思想可能流于空洞,谈论可能沦为消遣,但这是我们把事情做错了,而非事情本身不该做。神的话语对于我们的意义,远不止于告诉我们应当遵行的规则是什么。神的话语是规则,同时是应许、恩典、能力;要规范行为,也要塑造内心,而且首先是要塑造内心。我们遵行神的话语,其动力、能力是在这里;我们没有遵行神的话语,其病症也在这里。身随心动,心不动,身体不会动;心已偏,身体就会偏。

遵行神的话语,多数时候的问题不是对规则的无知,是动力的缺失、能力的缺失。我们知道规则,不愿遵行,或者用世俗的方式遵行;我们不知道规则,不是没有条件知道,是不屑于知道;我们没有能力,不是圣灵没有能力,是我们抗拒圣灵。这是我们的散漫、惰性、冷漠,诗篇体现的则是诗人的炽热渴望。阅读诗篇,尤其第119篇,扑面而来的是文字背后诗人对于遵行神的话语的强烈愿望、追求,遵行神的话语,不只是他心头所想,且是朝思暮想,不只是他有意为之,且是乐意为之,不是一个闪念,可谓是一种执念。出于心里的激情、火热,他才会想要遵行、立志遵行、起誓遵行,常常鉴察自己是否在遵行,才会自然的流露在他生命的各种境遇。遵行神的话语,是诗人心之所想、心之所念、心之所求,他真心在意、真心乐意,他觉得这很重要、所以他在意,他觉得这很美好、所以他乐意,只有真心在意,才能魂牵梦绕,只有真心乐意,才能乐此不疲。我们通常的状态是什么?我们可能不会直接说要悖逆神,我们可能也会想顺服神,可与诗人内心喷薄而出的火热相比,我们内心或是冰冷,或是不温不火,或是一时火热,我们的遵行如果存在,往往是克制的、有限度的、有选择性的、勉强的,艺术性的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不是没有投入,但不会向往诗人那样的投入,不是没有温度,但接受不了、甚至理解不了诗人心里的那种热度。

如之前多次提到的,我们与诗人在可见状态上的差距,反映的是我们与他在内心境界的差距,我们与他在决定和行动上的区别,背后是我们与他在内心情感、好恶的区别。诗人对神和属神的美好,有炽热深沉的爱和眷恋,胜过一切,“在你的院宇住一日,胜似在别处住千日。宁可在我神殿中看门,不愿住在恶人的帐篷里”,“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他的荣美,在他的殿里求问”,“你使我心里快乐,胜过那丰收五谷、新酒的人”。如使徒所说,“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只是我先前以为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做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做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唯有主的道是永存的”。

对神和神的话语没有爱,人就变成了在压力、利益驱动之下的僵尸。多数人并不认为这是问题,“你不要管心里有没有爱,他至少做事情了啊?还有那么多人没有做事,何必挑剔心里是否有爱呢?你有爱慕,可你有别人做的事情多吗?”这样的逻辑就像说,你何必纠缠这个人是活人还是僵尸呢?就算他是僵尸,他还会动啊?把他放在传送带上比活人跑得还快。这是世人宣扬的“论迹不论心”,但对基督徒,心是无法回避的,爱是无法回避的。主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使徒说,“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们遵行神的话语,没有爱,一切的性质就变异了。爱的缺失,一个重要也是常见的原因,是我们觉得遵行神的诫命,是负担、烦恼,所以我们不愿遵行,即使遵行,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点到为止。遵行神的话语,对我现在的生活、理想的生活是干扰,遵行神的话语很空洞、抽象,不解决我的实际问题;遵行神的话语很浪费时间,让我本来已经忙碌的生活更加忙碌;遵行神的话语让我有负罪感,让我本来已有的忧愁雪上加霜。神很好,可神的话语很烦琐、多余,这类想法并不少见,在圣经中也有,例如玛拉基书提到的以色列人,神说,“你们却亵渎我的名,说耶和华的桌子是污秽的,其上的食物是可藐视的。你们又说这些事何等烦琐,并嗤之以鼻”,“耶和华说:‘你们用话顶撞我,你们还说:“我们用什么话顶撞了你呢?”你们说:“侍奉神是徒然的!……”’”这些以色列人觉得自己已经尽力,虽然说不上完美,可也还过得去,但在他们心里,遵行耶和华的诫命是烦琐、负担,并非真心渴望,所以他或者不做,或者是蜻蜓点水的做。认为神的话语是烦琐、负担,这种情绪往往不被重视,因为看似还没有到直接悖逆神的地步,我也做,可我就是觉得烦琐、负担,这是大问题吗?带着厌烦的态度遵行神的话语,常常被看作为神做出的牺牲,我即使厌烦,我还遵行,好像神应当奖赏我,因为我比那些厌烦而不遵行的还强。一个悖逆的人通过其他悖逆的人寻找优越感,是滑稽的、是罪恶的。这种厌烦、负担是罪,由此的顺服不是真的顺服,我们应当认罪、悔改。感到厌烦、负担,就没有爱,我们可以在人际关系的层面思想这个原则,例如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如果一方觉得厌烦另一方,觉得对方是负担,他会真心的爱对方吗?爱的对象成为烦恼,爱就沦为敷衍,对方不再是你爱的对象,而是想要摆脱的对象,即使不是,也是你想利用的对象。

以色列人觉得神很烦、神的诫命很烦,可真正烦琐的是谁?“你们用言语烦琐耶和华,你们还说:‘我们在何事上烦琐他呢?’因为你们说‘凡行恶的,耶和华眼看为善,并且他喜悦他们’,或说‘公义的神在哪里呢?’”,“你没有将你的羊带来给我做燔祭,也没有用祭物尊敬我,我没有因供物使你服劳,也没有因乳香使你厌烦。你没有用银子为我买菖蒲,也没有用祭物的脂油使我饱足,倒使我因你的罪恶服劳,使我因你的罪孽厌烦”。不是耶和华的诫命让人烦琐,是人的罪让耶和华烦琐;同时,不是耶和华的诫命成为人的负担,是人的罪成为人的负担。如诗人说讲,“我的罪孽高过我的头,如同重担叫我担当不起”,如先知书所讲,“‘耶和华的默示’你们不可再提,各人所说的话必做自己的重担,因为你们谬用永生神万军之耶和华我们神的言语”。如果罪不是我们的负担,神的诫命就会成为我们的负担;如果罪不让我们烦恼,神的诫命就会让我们烦恼。我们平常担心遵行神的话语如何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可忽视了没有遵行神的话语,也就是犯罪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经常安慰自己和别人,我们已经很烦了,不要再说神的教导、神的诫命,可我们的这种藐视、悖逆如何让神厌烦,我们有认真思考过吗?我们理所应当的认为神的诫命一直在紧追不舍,不给我喘息之机;我们理所当然的觉得神的诫命是不受欢迎的闯入者,搅扰我的生活,可实际上罪才应该是那个不受欢迎的闯入者,更重要的。我的罪是神的国度的闯入者,我的罪污秽着神拯救的生命以及神创神治的世界。我们满意的生活在负担、烦恼的扭曲逻辑,颠倒是与非、苦与乐,把神的教导和诫命当作负担、烦恼,把世俗和罪恶当作自由、幸福,所以对遵行神的话语缺乏热情、渴望。这就像出埃及之后的以色列人,他们常常觉得在埃及的日子美好,如今跟从神的日子苦闷,是神打破了他们原来平静、富足的生活,这是何等荒谬的想法。认识到罪恶是负担,顺服才是解放,否则顺服就是负担,犯罪才是解放,敬畏神就是负担,藐视神才是解放。

基督徒会有烦恼、负担,可我们不能把神和神的话语当作烦恼、负担。带着抗拒、烦恼的关系,不会长久。怀着对神抗拒、烦琐,觉得神是负担,我们短时间可能强迫自己顺服神,可假以时日,这种逆反会以某种形式爆发。就像两个人的关系,比如夫妻关系,如果你内心有挥之不去的抗拒、烦恼,你可以压抑这种感觉,继续在形式上友好相处,可这样的关系不会长久。一个人背着重担可以走一百米、一千米,但不可能走一百公里、一千公里,少数人可以坚持,越走越习惯,可人也越走越畸形。爱的酝酿,会让我们与神越来越亲近;烦恼、负担的发酵,会让我们与神渐行渐远。遵行神的话语,必须有信、有望、有爱,信靠神和神的话语,盼望神和神的应许,爱神和神在基督里为我们成就的一切。生命之道,乃是爱之道,神爱我之道,也是我爱神之道。

以上摘录自《圣经概览》7.2

2025-09-06||圣经概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