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喜爱神的话语。诗篇反复提到诗人喜爱、爱慕神的话语,深以为快乐、深以为珍贵,即使在患难中仍然喜爱。诗人对神的话语的反应,是以这个喜爱、爱慕为前提,是出于这个喜爱、爱慕,诗人学习、理解、思想、遵行,只有出于这个喜爱、爱慕,诗人才能真正的学习、理解、思想、遵行,并持续的学习、理解、思想、遵行,始终如一。
“喜爱”、“爱慕”,是人类的日常情感,人人皆有心之所爱、心之所乐,让他心动、欢喜,让他念念不忘、辗转反侧,让他心潮澎湃、誓要长相厮守。说到喜爱、爱慕神的话语,许多人感到陌生,甚至排斥。即便有些人觉得基督徒应该学习、理解、思想、遵行神的话语,他也不觉得这个喜爱、爱慕有什么重要,“学习就学习、遵行就遵行,为什么一定要谈喜爱?神要我学我就学、要我遵行我就遵行,这还不够吗?我牺牲了那么多东西去学、去遵行,还不够吗?我学习和遵行的水准已经超过多数人,还不够吗?”这些人谈的是对神的一种“职业精神”,没有别的,我就是听话,该做的事情我就会去做,绝不拖延,要我每天看几页圣经,我就看,要我每周参加聚会,我就去,要我奉献,我就给;别的我不行,但这点基督徒的专业水准,我还是有的;我做不了什么大事,但“份内之事”还是没有问题。这是什么?这是敬虔的基督徒吗?是神喜悦的基督徒吗?不,这是宗教的机器,是信仰的行尸走肉。在自有永有的独一真神、在鉴察人心肺腑的神面前谈职业精神、专业水准,是对神的侮辱。他以为神和他之前敬拜的偶像差不多,应该给神的,我一点都不亏欠;之前他作为佛教徒,他做到了一个佛教徒该做的,今天他作为基督徒,做到一个基督徒该做的,就像旧约的以色列人,该献祭就献祭、该过节就过节、该施舍就施舍。只谈宗教责任、宗教活动,而忽视内心的宗教情感的人,不是神嘉许的,是神批判、神厌恶的,因为这不是在顺服神、这是在应付神,这不是在敬畏神、这是在藐视神。这等于是在告诉神,你不配我内心的喜爱和投入,你只配我的宗教责任和宗教活动,这些我可以给你,可我心之所爱是另有所属,异教就是这么对待他们的偶像。神在某些人看来的苛刻,是神要人的内心,不只是要人顺服神,神要的是“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心的缺失意味着爱的缺失,爱一旦缺失,就谈不上什么顺服。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内心对神和神的话语没有喜爱的,喜爱的一定是另外一个神、另外的一种恩赐。
我们通常以旁观者身份看旧约以色列人和新约法利赛人的问题,对神的批评甚为认同,“你们所献的许多祭物与我何益呢?公绵羊的燔祭和肥畜的脂油,我已经够了;公牛的血、羊羔的血、公山羊的血,我都不喜悦。你们来朝见我,谁向你们讨这些,使你们践踏我的院宇呢?你们不要再献虚浮的供物!香品是我所憎恶的,月朔和安息日并宣召的大会也是我所憎恶的,做罪孽又守严肃会我也不能容忍。你们的月朔和节期,我心里恨恶,我都以为麻烦,我担当便不耐烦。你们举手祷告,我必遮眼不看,就是你们多多地祈祷我也不听,你们的手都满了杀人的血”,“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我们觉得这些人实在过于恶劣,怎么到这个地步还不醒悟?怎么敢杀人然后献祭,还希望神的悦纳?可我们是不是应该反省一点:的确,我们的绝大多数没有像他们一样杀害人、欺压人,我们是没有这些,可我们有什么?我们没有他们那样的邪恶,可我们和他们一样,也没有神要求的喜爱、渴慕。他们有的,我们没有;他们没有的,我们照样没有。他们是信仰的行尸走肉,行走在恶俗中;今天信仰的行尸走肉,行走在世俗中,二者的属神内涵都是空白的。我们经常自我欺骗、自我安慰,觉得自己完成宗教责任、宗教活动,且没有恶劣的罪,就很好了。没有恶劣的罪,但也没有热烈的爱。我们以为按时按量完成我的宗教责任,就已经达标,甚至已经是人中翘楚,可这些宗教责任、按时按量的背后是什么?多数时候是内心的冷漠、机械、从众、惯性。这种状态,并没有让我们比那些以色列人、法利赛人更敬虔,反而让我们更难以觉醒,他们至少知道神的那些话是对他们说的,可我们几乎从来不觉得神的那些话是对我说的。诗篇讲,“祭物和礼物你不喜悦,你已经开通我的耳朵,燔祭和赎罪祭非你所要。那时我说:‘看哪,我来了,我的事在经卷上已经记载了。我的神啊,我乐意照你的旨意行,你的律法在我心里。’”对于神,内心的喜爱、渴慕要远比宗教责任、宗教活动的形式重要。
有人说,我不是那样,我有喜爱,我很爱学习、很投入。的确,我们会看到一些人对圣经的热情投入,似乎不是上面说的那种机械式的应付、专业式的责任,可这种热情一定是属神的吗?不一定,很多时候,这些热情、喜爱是其他东西伪装的,他对神的话语表达的喜爱,其实对某些附加价值的喜爱。例如,有的是功利之爱,他之所以喜爱神的话语,是因为在某些场合神的话语正好可以提供他想要的财富、地位、名望。他对神的话语的喜爱,与这些功利挂钩:他越渴望功利,就越投入神的话语;越是从投入中得到回报,就越是殷勤。看似是在神的话语中形成了正向循环,实际是在功利中形成了正向循环,神的话语只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就像世人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簇簇”,他追求的不是知识,是财富,知识是他通向财富的阶梯,他并不真的喜爱知识。类似的现象在基督徒中也存在,有些人眼睛看着神的话语,目光实际是瞄着其他地方,不是追求神在圣经里恩赐的,是越过圣经追求他想要的。巴兰看似顺服神的话语,可他心里向往的是金银;术士西门看似很敬虔的追求圣灵的恩赐,可他求的是钱财;使徒牧养的教会,有人“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有人“因贪不义之财,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败坏人的全家”。
有些人是骄傲之爱,他之所以喜爱神的话语,是学习和遵循神的话语可以让他出人头地、强过别人,得有在人前骄傲、扬眉吐气的资格。相比直截了当贪图钱财的,这种骄傲更为普遍。法利赛人即是如此,他们学习、遵行圣经,一个重要目的是抬高自己、炫耀自己,他们“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脸上带着愁容,因为他们把脸弄得难看,故意叫人看出他们是禁食”,“他们一切所做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见,所以将佩戴的经文做宽了,衣裳的穗子做长了;喜爱筵席上的首座、会堂里的高位,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他安,称呼他‘拉比’”,“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法利赛人对圣经的投入是常人所不及的,自诩为宗教精英,也被民众视作宗教精英,是圣经的学者、律法的教师、敬虔的榜样,有着强烈的自我牺牲精神,“走遍洋海陆地”去传教。照常理讲,他们应该是神所嘉许的,可事实如何,众所周知。为什么?因为他们这一切都出于骄傲、用于骄傲,对圣经的热情投入是为了鼓吹骄傲,越是投入,鼓吹起来的骄傲就越大。还是前面说的,我们经常觉得法利赛人是恶人中的独一等,和今天的多数教会没有关系,可并非如此。今天相当数量的人,是出于骄傲而学习、遵行圣经:有的为了显得比别人有知识、敬虔,有的是为了不在别人面前示弱,有的好为人师,有的喜欢盛气凌人;有的在别的地方找不到自信,到教会和事工中寻找自信;有的在别的地方无法出人头地,就另辟蹊径的找圣经这条路。“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这不是说知识本身是负面的,而是说人心里的骄傲很容易被知识触发,骄傲劫持了知识。这个知识越是美好、重要,被劫持之后越是可以高抬自己,既然神的话语是至为美好、至为重要的,那这自然成了用于高抬自己的最好素材,所以法利赛人会选择它,教会的许多人也会选择它。用关于神的话语的知识和敬虔来鼓吹骄傲,是最为“高尚”的借口,最为让人不敢批评的借口,所以是最为隐蔽的借口,虽然这也是最为恶劣的借口。在多数人眼中,这要远比那些贪图钱财的人好得多,好像这个人什么都不图,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就算有些问题,又怎么样呢?他也没有做什么错事啊?可问题是,同样的评价也可以用于法利赛人,法利赛人没有夺人钱财、也不图什么物质的回报,可他们是真的喜爱神的话语吗?当然不是。“爱是不自夸,不张狂”,有骄傲、自夸、张狂,爱就没有了。
功利、骄傲与喜爱是不相容的,用人际关系作一个简单类比:如果你爱一个人,是为了通过这个人得到财富、名望、地位,这是爱吗?如果你爱一个人,是为了自夸、炫耀,让别人高看自己,这是爱吗?这当然不是爱,这是对爱的亵渎,类似的,以这种态度对待神和神的话语,同样不是爱,是亵渎。出于功利和骄傲去学习和遵行神的话语,不会真正的明白和顺服。有人以为即便是动机不纯,即便我没有真的喜爱,还是可以学到点东西啊,还有一些敬虔啊。这属于使徒讲的“常常学习,终久不能明白真道”,“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许多人以为自己学习圣经的效率不高,学了很久学不进去,是天赋问题、时间问题、记忆力问题。这些因素可能存在,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决定性的因素是另外一个,是我们学习的动机不纯,心里的喜爱、渴慕不足,甚至就没有?所谓的天赋、时间、记忆力,只是我们再次找的一些借口而已,真正不足的不是天赋、时间、记忆力,是内心的渴望。还有人埋怨圣经太难、太抽象、太不实用,所以我才学不进去,可我们拒绝承认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我们的心就不在正确的状态,不是与神的话语相称的状态。我们以为我们想要学习圣经,有这个愿望就足够,可这个愿望是自相矛盾,因为我们想要学习和遵行圣经的动机、动力与圣经背道而驰。再回到人际关系的类比,这就好比夫妻二人的关系出现问题,有人归咎于双方天赋不足、时间不足、记忆力不足,有人归咎于对方太难相处、太抽象,可二人的真正症结在于没有爱,没有爱才会去在别的地方找一大堆借口,以掩盖爱的缺失。此外,出于功利和骄傲的追求,一定是功利和骄傲支配的,投其所好,他只会在有功利和骄傲支持的条件下继续投入,只会在这个功利和骄傲可以回馈的地方投入,所以神的话语的相当部分内容,是他不会投入的,因为这些内容不能被他变现为功利和骄傲,是他功利和骄傲野心的障碍,其结果是畸形的认知、畸形的生命。
有人说,那我怎么知道我是不是追求功利和骄傲?真正的喜爱无法被功利和骄傲解释的,你不见得可以完全解释,但至少你可以确定这无法被功利和骄傲所解释;就像你真正爱一个人,你不见得可以完全解释爱的来龙去脉,但你可以确定你不是因为功利和骄傲去爱这个人。查验我们是否真正投入和喜爱神的话语,可以从两个角度,其一是神的话语的角度。如果我们对神的话语的喜爱是真实的,那喜爱的是神的话语的全部,不是其中一部分,不是我们感兴趣的一部分。我们的喜爱是因为这是神的话语,既然所有圣经都是神的话语,我们喜爱的对象必然是所有的圣经。这不表示我们对所有圣经内容一样的熟悉,不表示对各个内容投入的时间均等,而是说我们的喜爱是出于同样的根基、有着同样的性质。或者反过来讲,我们对神的话语没有隔阂,没有哪个部分是我们抗拒、不愿意接受的,没有哪个部分是实现我们野心的障碍。既然虚伪的喜爱都有选择性,那真正的喜爱则没有避讳。其二是我的内心的角度,如果与功利、骄傲相关的条件全都消失,我是否继续喜爱神的话语,欢喜的学习和遵行?如果这个学习不携带世俗利益,不能填喂我内心的优越感,如果我没有必要为了利益奔走,没有必要和别人一较高下,或者说,根本没有场合让我这么做,我心里还有没有喜爱和投入?更直接的,如果你有意停下来,暂时换一个环境,没有外在压力、没有固定日程,没有别人要求你、没有别人期待你,你没有机会和别人讲,别人永远不会知道你,你还有没有喜爱和投入?你的喜爱和投入会不会衰减?有些人忙忙碌碌,把自己裹挟在各种事情、事工,似乎是不愿意面对这个真相。他一直寻找机会想要得到什么,想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什么,他内心的躁动不安,不是因为喜爱神的话语,是因为汲汲于富贵,或者戚戚于无名。
还有一种喜爱,看似没有别的动机,没有功利、没有骄傲,这是世俗的喜爱,把圣经当作一般爱好,我就是爱看书,爱研究基督教,爱研究神学、哲学、历史、社会、心理,我就是爱演讲、爱发表议论,我就是爱做事情、爱组织活动。我也不图什么,我就是喜爱,你不让我做,我也喜爱,我自己一个人也喜爱。但这仍然不是属神的喜爱,诗人喜爱神的话语,不是世俗的爱好。有人说,我不图名、不图利还不行吗?不行,因为这里说的是喜爱“神”的话语,虽然在某些方面看似和世俗的爱好相同,但神的话语有着世上的爱好所没有的属性、没有的重要性,世上没有一个爱好是圣灵的默示,没有一个是神的完全的智慧、带着神应许的能力。因此,如果我们停留一般爱好的层面,即便不是功利的,也仍然是世俗的,与神和神的话语的性质不相称。这种喜爱,的确是有所投入,可这种投入只是对一个世俗爱好的投入,不是对神的投入,也就只是生活的调剂、附庸,不会是生命的主宰。
诗人喜爱、渴慕神的话语,与他爱神、渴慕神、寻求神是一体的,“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他的荣美,在他的殿里求问”,“耶和华啊,你的面我正要寻求”,“愿一切寻求你的因你高兴欢喜”,“神啊,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寻求你!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寻求耶和华的人心中应当欢喜!要寻求耶和华与他的能力,时常寻求他的面!”,“遵守他的法度,一心寻求他的,这人便为有福!”,“我一心寻求了你,求你不要叫我偏离你的命令”,“耶和华啊,我切慕你的救恩,你的律法也是我所喜爱的”,“主耶和华啊,我的眼目仰望你。我投靠你”。这谈的显然不是一般爱好,不是功利、骄傲,没有停留在知识、规则、事工、责任,他寻求神,因为神的话语是神的启示、神的恩典、神的教导、神的诫命,所以他喜爱神的话语、昼夜思想。他始终清醒的知道自己在面对神,他既不是像今天有些人抛开神的话语,空洞的寻求神(这不是寻求神,是寻找自己的感觉),也不是像今天有些人抛开神,死板的寻求神的话语。这是为什么会出现上面提到的几种错误,看似是喜爱、遵行圣经,看似投入不少时间和精力,为什么是为了功利、骄傲、一般爱好?为什么假冒为善?为什么常常学习、终久不能明白真道?圣经没有从他的视野中消失,敬虔没有从他的视野中消失,神也没有在他的视野中消失,可神不在神应该在的位置。他对神没有如诗人一样的渴慕、寻求,他甚至都不知道渴慕、寻求那个看不见的神,是在说什么。他清楚什么是渴慕、寻求功利,什么是渴慕、寻求高人一等,什么是以圣经为消遣,他不知道什么是渴慕、寻求神,向往属神的美好,所以有的只能是世界层面的,不是功利、就是骄傲,不是骄傲、就是一般意义的爱好,他才敢于把神的话语作为寻求功利、骄傲的工具,才敢于把神的话语当作一般的爱好。没有真正的认识神,没有对神的谦卑、敬畏,神的话语就不再是“神”的话语,所以人敢于利用神的话语谋取私利,敢于用神的话语来高抬自己,敢于把神的话语当作一般爱好。
诗人爱神,喜爱神的话语,所以他学习、思想、遵行神的话语,是带着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与神的尊荣和权柄相称的情感。只有这个情感是正的,这个心是清的,这个爱才是真的。这个爱不是我认为有就有,我想爱就可以爱,这是世间没有的爱,人的努力无法制造。这个爱的出现,不是因为我想怎么样,是神的爱临到我,是神的爱敲打我的心,我的心就此激昂澎湃,是神的爱支撑我的心,我的心就此百折不挠,是神的爱填满我的心,我的心就此心无旁骛,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无名,是神的爱的光辉让一切在它面前黯淡,是神的爱的奇妙让一切最终变得璀璨。喧闹的不再喧闹、孤独的不再孤独,面对神的话语,是我的心在跳动,可仔细聆听,这是神的爱在我里面跳动。
以上摘录自《圣经概览》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