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思想神的话语。思想是我们学习、理解、遵行神的话语的必要内容,诗人思想他所喜爱的,思想他所学习的,思想他所遵行的。圣经讲的“思想”不是异教的冥想,虽然某些语境用是同一个词语。异教的冥想,如坐禅、打坐,本质是人的自我调整,通过人的放空,以心无杂念,达到某种境界,其关键是“空”、是“无”,然后超脱。诗人思想的是神的话语,不是放空,是思想神的话语,神的话语进而更新和建造人的认知、思维、意志、情感。这个思想也不是胡思乱想,有些人思考的不是圣经的教导,是自己的想象、是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圣经。那思想神的话语,到底指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其一,思想是所学内容的内化和吸收。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不是学了马上就明白,人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是学习且思考的过程。圣经的文字,别人解释的文字,是在我们之外的、是别人的,我们的思考是把这个外面的转化成里面的,把别人的转化成自己的。只有我思想、理解之后,神的教导才融入我的内在,由此的信靠和顺服才是我的信靠和顺服,否则就是对文字的迷信、对别人的盲从。没有认真严肃的知识内化和吸收,然后人云亦云、盲目从众是普遍现象,看得快、听得快、做事情快,这么快的原因是绕过了思想,蜻蜓点水的看、耳旁过风的听、一拥而上的做事。好像一个人只有头和四肢,看了、听了、事情就做了,从眼睛和耳朵直达四肢,这种反应不是人的反应、是机器的反应,不是生命的反应、是电击的反应。神的话语没有真正的内化和吸收,这些反应也没有支撑,来的快、去的快。作一个通俗类比,人吃饭如果没有咀嚼、消化、吸收,吃了就吞进去或者吐出来,刚吃两口就起来跑跑跳跳,这个人可能健康吗?他的跑跑跳跳会正常吗?不会。神的话语是生命的粮,这个粮没有被咀嚼、消化、吸收,匆忙的看、听、做事,这个生命会健康吗?会正常吗?也不会。诗人、使徒与我们的区别,不只是量的区别,不只是他们在圣经上花的时间更多,背后是质的区别,他们对神的话语的咀嚼、消化、吸收,对我们是质的超越。我们可能熟悉圣经某些教导的文字,经常是囫囵吞枣的吃进去、连皮带壳的吐出来,还是懵懵懂懂、一知半解、有口无心。神的话语,最多成为我们谈吐的一部分,头脑的一部分,但对他们而言,神的话语经过内化和吸收,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所以他们的生命才会是如此状态。他们是陈酿的美酒,神的话语在生命里酿造的美酒,香气四溢,经久不绝,而我们经常想着怎么快速勾兑出类似的味道,用工业酒精加一些香料,最多添点果汁,最后能是一个味道吗?就算是一个味道,这能喝吗?成熟、敬虔的生命基于内化、吸收的厚积薄发,而非外在刺激的急功近利。

其二,思想是所学内容的分辨和梳理。人的无知不是空无一物的清澈,是没有条理的混沌,从无知到有知,是新知识的添加,也是新旧知识的分辨、梳理。人不是储存间、不是杂货铺、更不是垃圾场。关于神的话语,有不可计数的知识,这些知识不都符合圣经,不都是同等重要,真伪对错需要分别,轻重缓急需要取舍,千头万绪需要整理。没有思想,结果是不加分别,然后学了错的;不加取舍,然后忽视了重要的;不加整理,然后越学越混乱。就像你往家里带东西,要分别是否有益、是否合适;即使是有益的、合适的,还要根据优先级取舍;带到家里后,你一定会整理,不可能随便往地上一扔,只有整理,这个东西才能为你所用。分别、取舍、整理,任何一项没有做到、没有做好,家里一定是一团糟。这个类比很容易理解,可说到学习、学习圣经,有些人执迷不悟。有的不做分别,学习很勤奋、花很多时间,可学的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不管真真假假,学得都津津有味,知识数量在增长,生命却在倒退,因为他就没有学进去神的话语。神的话语是真实的、公义的、圣洁的、智慧的、良善的、恩慈的,这每一个属性都是分别的属性,神的每一句话都是在做出分别,与错误的、罪恶的、污秽的、愚拙的、邪恶的、悖逆的做出分别,既然神的话语在做这个分别,我们学习的时候不加分别,那当然就是没有学到神的话语。有的对重要性、优先级不做取舍,遇到什么书就看、有什么活动就参加、有什么讲座就听,他觉得只要这些内容是对的、与圣经有关,那就可以学。可学海无涯,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做取舍导致不知轻重缓急,注意力放在一些简单的、边缘的信息。圣经讲“律法更重的事”、“基督道理的开端”,有的知识“徒有智慧之名”,有些人谈“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学习时不思考、不做取舍,就会淹没在无用的知识,或者是长期停留在入门的知识。还有的不思考、不做整理,学很多次还不明白,用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已经学过。就像一个人买了东西不做整理,过后都不知道自己已经买了、也找不到,要重复的买。当时学的时候,他可能暂时明白,可过后不思想,不主动的把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条理清楚,只有粗浅印象,过一会这个印象模糊了,他学的也就忘记了。所以下一次,同样的问题重复的学、重复的忘、再重复的学,几年几十年在原地打转。这不是记忆力的问题,这是不思考、不整理的结果,这也关联到下一点。

其三,思想是所学内容的融汇和贯通。神的话语不是松散、琐碎信息的集合,是经纬交织、连结交互的有机体系,我们学习的时候不可能一次性的学习这个体系的所有内容,只能一次学习一点、一个部分、一个方面,就像你在森林里行走,每次只能走一步、只能站在一个地方,就像修房子,每次只能放一块砖头、一根木头。那这个体系化是在哪里完成的呢?在我们的思想里。我们思想神的话语时,把学到的多个点、多条线、多个部分、多个方面,汇总、组织、连贯起来,从而按照圣经形成属神体系。如同在森林中行走,我们需要一个把各个区域、道路汇总的地图;修建房子需要一个把砖头、木头、水管、电线汇总起来的图纸。学习是散,思考是聚,没有思考的汇聚,学的再多、记忆的再多,也是散碎的、混乱的、无力的,经不起考验。有些人轻忽思考、轻忽融会贯通,他觉得我学了这个点、理解这个点、记住这个点,不就可以了?主说他是基督、使徒说因信称义,我理解和记住,还不行吗?不行,因为圣经的教导不是如此,不是说一点、那里一点,就像人不是这里一只胳膊、那里一个脑袋。人的器官是一体的,你盯着胳膊是无法明白胳膊的,盯着脑袋也无法明白脑袋,盯着因信称义无法明白因信称义,盯着耶稣是主也无法明白耶稣是主。例如,主说犹太领袖“不明白圣经,也不晓得神的大能。……论到死人复活,神在经上向你们所说的,你们没有念过吗?他说:‘我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那些犹太人不明白什么?是不明白神是亚伯拉罕的神吗?不,是不明白这对于复活、永生的意义。神和摩西讲那句话时,并没有直接提到复活、永生,这个意义只有通过思考,融会贯通圣经的其他教导,才能明白。碎片化的学习,问题不只是学得慢了,更严重的是学偏了、错了,孤立的讲任何一个圣经教导,脱离圣经的体系,就不再是圣经定义的内涵。此外,神的话语的美好、奇妙、引人入胜,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其融会贯通,就像画画,单独的一个色点、一个色块,固然也是有可观之处,但一幅画美妙的关键是多种色彩协调搭配表达的整体风貌、气韵。越能够融会贯通,就越能体会神的话语的美好、奇妙,就更喜爱神的话语,愿意思想神的话语。

其四,思想是所学内容的装备和应用。有人觉得学习、明白、然后遵行是很直接的,没有必要思想,神要我们遵行、遵行不就完了?还想什么?然而,思想是践行神的话语的必要环节。践行神的话语,首先是把神的话语应用在我们内在的观念、判断、心志、情感、品格,这个应用并不是自动的,不是说你头脑里暂时明白了,你的内在就随之改变。相反,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我们的头脑明白了,可观念、判断、心志、情感、品格没有改变,长时间没有改变,为什么?是神的话语能力不足吗?不,是我们没有重视内在的工作,没有思想神的话语如何影响我的内在,我的内在与神的话语有什么偏差,应该有什么地方改变,什么在阻挡这些改变。这个思想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因为这是关于你这个特定的人、你特定的状态,你是最熟悉的,也只有你可以做出长时间的、深入鉴察和调整。你如果不关注、不思想,这些一定荒废,只有等到问题恶化,别人才会发现,这时候往往就迟了。有些人没有耐心,急急忙忙的做事,想着这是遵行神的诫命,可遵行神的诫命难道不是首先是你内在遵行吗?不是你的观念、判断、心志、情感、品格遵行吗?你的这些如果不遵行,只是行动上、形式上遵行,这有什么意义?另外,即使付诸于行动,也不可能没有思想。我们应用神的话语,是在具体的时间空间里、对待具体的人事物。圣经并没有直接提到这个具体场合,没有具体规范你的所有言行举止,我们是把圣经教导的属神体系、属神原则应用在这个特定场合,而如何应用就是需要思考的,不思考仍然是盲目的。神要求我们顺服神的所有诫命,但你不可能在同一个场合顺服神的所有诫命,你是有限的,你做了这件事情、就不能做那件事情,你说这句话的时候就没有说那句话,我们必定要思考哪些诫命在这个场合是直接相关的,在这些诫命中是否有优先级的序列,轻重缓急的秩序,如顺服神和顺服人的秩序。我们在执行某个具体诫命时,如爱人如己,在特定场合如何表达对人的爱,是根据我的状态、对方的状态、我与他的关系、这个场合的性质等因素,做出决定,而不是机械式的爱、程式化的爱。没有思想神的话语,没有根据神的话语进行判断、回应,我们的顺服、实践是一意孤行。没有思想神的话语,人如果有行动力,这是冲动、躁动、妄动;没有思想神的话语,就敢于行动,这不是勇气,这是骄气、傲气。

在神的话语设定的属神体系里,需要思想的、值得思想的内容,没有穷尽,其美好和恩典也没有穷尽。基督徒不是思想的机器,只在那里思想;但如果你不思想,你就是一个机器。很多人学习圣经、阅读圣经,结果不同,也是内在思想导致的不同,有些人想了、有些人没有,有些人的思想是依神所思,有些人的思想是依世界所思。求神帮助我们,喜爱神的话语、思想神的话语,愿我们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思想蒙神悦纳。

以上摘录自《圣经概览》7.2